“亚运速度”由此展现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是本届亚运会乒乓球比赛场地,由于比赛的强大引力,每天都有大量观众入场,上、下午两个竞赛单元,每场超过6000名观众,这给场馆保障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票务是强度较大的工作之一,9月24日,记者在现场见到来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志愿者徐贝乐。这位体形瘦瘦的小伙子,每天都要把接票、扫码验票、撕下副联、递回等工作重复上千次。尽管这个工作辛苦又枯燥,但他仍乐在其中。勤于思考的徐贝乐平时会梳理优化流程,为的是加快观众入场速度,提升大家的观赛体验。“现在全套流程大约需要5秒,如果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徐贝乐说。
“永远向前”是亚奥理事会格言,对于运动员如此,对于服务亚运会的志愿者,又何尝不是这一格言的践行者!徐贝乐说,每天的工作让他被亚运氛围感染,“看到很多小朋友举着票兴奋地跑进场馆,这让我更加相信,这是一届让人幸福的亚运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小青荷”昵称的来源,除了柔美,还体现出执着与坚韧。本届杭州亚运会集结了3.76万名志愿者,大部分来自浙江46所高校,服务90余个竞赛场馆、独立训练场馆和专项工作团队,岗位覆盖竞赛运行服务、注册制证服务、礼宾和语言服务等十余个领域。
浙江科技大学领队教师石大力表示:“‘小青荷’在亚运会上的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宝贵记忆,将激励广大青年更加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转自9月27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