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易思玲下“基层”寻找神枪手

日前在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射击馆举办的中国体育彩票·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射击(步手枪)锦标赛上,有一位身穿休闲服装的女教练备受关注,她时而专注射击馆内青少年的表现,时而与各地市射击教练交流。对于射击,她侃侃而谈,有着独到的见解。她就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金得主、广东省射击队总教练易思玲。

易思玲担任广东射击总教头已有一年多。这一年,她要做好广东射击发展的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到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惠州等地调研,了解基层发展射击的情况,挖掘更多优秀后备人才。

易思玲与省队教练一起观看了本次广东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希望能够挖掘更多优秀的射击苗子。易思玲介绍,该比赛是新周期广东射击最高水平的比赛,是检验广东射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她认为赛事有三大亮点:一是分组和设项做了调整和修改,让更多青少年有机会参赛。首次增设丙组比赛。甲组和乙组年龄组相对缩小细化,甲组为2005年及以后(18岁及以下),乙组是2007年及以后(16岁及以下),14岁以下的青少年均可以参加丙组比赛。二是设置更多小项,调动各地市参赛积极性,促进射击梯队建设。三是广东各地市发展射击运动各有特点。

本次比赛涌现了不少神枪手,共有25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成绩标准,23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成绩标准。东莞队桂旅峰、王雨棋等纷纷打破广东省青少年纪录。广州荔湾区小学六年级学生、13岁的何婉宁在丙组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60发)赛中,以616.7环的总成绩夺冠,成为该组唯一一名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成绩标准的运动员,令人称赞。

易思玲说,广东各地正借助科技、生物力学等手段发展射击运动。广州、东莞、深圳、珠海等城市射击(激光模拟器)进校园开展较好,让青少年更安全地接触射击运动。广州射击基础好,各区比较重视;东莞有10个镇以上都在大力发展射击运动,成立了射击俱乐部培养人才;深圳日益重视培养本土运动员,加大了激光射击模拟器进校园的力度;珠海正建设体育综合楼(馆),其中有两层楼专门作为射击馆,大力发展射击运动。易思玲建议,希望今后能举办更多的国家级、省级青少年比赛,以竞赛为杠杆,让广东射击小将能得到比赛的锻炼,涌现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

今年34岁的易思玲已是两个儿子的妈妈,有着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易思玲始终心系射击事业。由于广东射击馆是2001年广东九运会时所建场馆,目前已相对破旧,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决定将重建广东射击馆。因此,广东射击队无法在旧馆训练,易思玲只能带队前往四川集训,而训练时间往往不少于一年,“背井离乡”、勇毅前行,只为射击未来。易思玲是目前广东射击历史上唯一的奥运冠军,易思玲表示,希望借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和新射击馆建设的契机,培养更多的人才,期待广东再培养出奥运冠军。(转自8月4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