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练系列报道之七:湖南益阳羽校校长李琼——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做准备





即使过去了快20年,羽毛球世界冠军贾一凡依然对教练李琼有着深厚的感情。从1995年成为教练至今,李琼每天依旧会为小朋友掌握正确的羽毛球握拍姿势而感到开心。 

“因为喜欢,再苦也不觉得苦”

7岁那年,李琼来到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羽毛球运动学校(简称“安化羽校”),师从杨智勇,一度参加湖南省队集训。由于伤病等原因的影响,李琼并没有打到更高水平,但她舍不得离开羽毛球。1995年,安化羽校找到李琼,希望她能当教练,她欣然答应。“羽毛球是我从小喜欢的项目,也很喜欢和小朋友打交道,希望自己带的弟子可以进入省队、国家队,拿到世界冠军。”李琼走教练这条路,就是希望能够弥补自己当运动员时的遗憾。

在安化羽校执教3年后,1998年,由于益阳市要举办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需要发展羽毛球项目,李琼和杨智勇带着8名6至12岁的小球员一起来到益阳,那一年李琼才20岁。

“没场地、没队伍、没项目。”初到益阳,李琼一切从零开始,“每天在学校的田径场带着小球员练习步伐、挥拍等基本功。”3个月后,李琼才和学员在益阳市委党校的仓库里开始训练,一周7天吃、住、训练都在一起,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2年。

由于仓库是水泥地,小球员们一个月就要穿坏两双羽毛球鞋。为了避免受伤,李琼在训练时会非常注意。“我会动脑子、想办法,训练的时候也会把握好尺度。”8个孩子从安化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益阳,是家长对她的信任,是孩子们对她的喜欢,李琼只有全身心付出,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和喜欢。

正是李琼无悔的坚守,2002年第九届湖南省运会上,她带的8个孩子拿了7.5块金牌(含团体奖)。8个孩子有1人成功入选国家队,3人入选湖南省队,4人选择升入高校攻读羽毛球专业。

回忆起当教练最艰难的那段时间,李琼说:“因为喜欢,再苦也不觉得苦。”

“我待在学校,家长就会安心”

2002年,益阳市羽毛球运动学校(简称“益阳羽校”)成立,李琼和孩子们有了专门的羽毛球训练场馆。她担任教练员和副校长,2005年又升任校长。虽然职位有了变化,但除了开会和出差,李琼都待在学校和训练场,陪伴一批批孩子训练、成长。

在益阳羽校,李琼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球员下午3点半来到羽校训练,她就一直在训练场待到晚上7点。周六、日上午或者节假日训练,她也会在训练场。 

李琼喜欢亲力亲为,眼见为实。“现在的教练员大部分是我的学生。对于学校的队员,我都要了解情况,特别是有输送计划的核心队员,每天我都要观察他们的训练情况,了解他们的训练状态,同教练员一起确定针对他们的训练内容。”

在益阳羽校,李琼要花很多心思去了解学员,在她看来,只有了解他们的特点和情况,才能真正做到规范教学、因材施教。李琼很喜欢在技术上动脑筋,“我对球员的技术要求特别严格,在基础教学、动作规范的前提下,不会刻板教学,动作协调流畅、不影响发力就好。”羽毛球是手和脚需要相互配合的运动,在基本技术教学中有多种容易犯的错误,哪几个学员是哪几种错误,李琼了然于胸,这是她多年经验的积累。

这么多年,李琼的生活重心全部都在羽校上,即使成家、结婚生子,也没有改变。“儿子从出生几个月就在训练馆地上爬,和很多小朋友待在一起,6岁后也上了羽校。”

李琼一年有300多天在羽校、在羽毛球场上,“学校有不少外省市的孩子,我待在学校,家长就会安心。”

李琼与孩子们朝夕相伴、无私付出,见证了一批批运动员成长、成才。从第九届到第十四届湖南省运会,益阳羽校的学生拿到羽毛球项目一半以上的金牌。这么多年,她向国家队输送了贾一凡、包宜鑫、夏欢、周泽奇,坑姝良、彭沁、樊秋月等13名运动员,其中贾一凡、包宜鑫成为了世界冠军。凭借多年的耕耘,李琼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练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是教练员,更是教育者”

“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做准备”,这是益阳羽校的宗旨,也是作为校长的李琼的职业追求。

走进位于益阳奥林匹克公园内的益阳羽校4楼训练场,进门处的墙上,包宜鑫、汤金华和贾一凡、陈清晨两对女双组合的巨幅照片十分醒目。其中,包宜鑫、贾一凡就是益阳羽校培养出来的世界冠军,也是李琼带出来的世界冠军。

贾一凡在益阳羽校待了两年半,李琼陪伴了她两年半。“小时候都是躲着李老师走,因为她对我们非常严格,要求我们打球之前,先学会做人。”贾一凡说。

今年3月8日,李琼来到海南陵水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贾一凡特地准备了鲜花送给恩师,这让李琼很感动。“我是外地孩子,李老师对我更加上心,她和我们同吃同住,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我们身上,学习不好、训练不好,都会管我们。”贾一凡回忆道,如果让她再选择一次,她还会选择益阳羽校,“很感谢李老师当时对我的严厉。”

“首先是做人,其次是读书,最后才是打球。”这是李琼坚持的原则。益阳羽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6至12岁,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走羽毛球专业道路,更不可能都进国家队。李琼明白,对这些孩子来说,告诉他们正确分辨是与非、美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能培养队员进入国家队,为国争光是李琼的最高追求。她教育球员从小就要有责任心,“要对每一个球负责,双打要对搭档负责,每天坚持训练,要对自己辛苦的付出负责,不能随便对待训练和比赛。”

作为基层羽毛球教练员,和小学员相处,需要更多的耐心,李琼28年如一日,乐此不疲。“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能坚持这么多年,离不开自己的初衷和心中的信念。我不仅仅是教练员,更是一个教育者,我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才,为每个孩子的人生发展做准备。”

如今,李琼的第一批学生已经结婚,他们当中有很多把孩子也送到益阳羽校继续训练。每当有孩子喊李琼“奶奶”“外婆”时,她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我的学生有的当教练、有的当老师、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各行各业都有。他们成功了,也就是我成功了,我很有收获,也很满足。”李琼说。(转自7月13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