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铁岭:中青赛“神秘之师”的“孩子王”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高中年龄段U17组北区预选赛日前在呼和浩特赛区举行。全部13支参赛队伍中有两支以俱乐部为建制的球队,其中天津津门虎U17是职业梯队,而另一支衡水翼风却几乎无人知其来历。打造这支“神秘之师”的董铁岭是一位“孩子王”。董铁岭是衡水翼风俱乐部的投资人,与足球结缘有些偶然,这其中离不开前女足国脚刘英的帮助。
2002年至2004年,董铁岭还是衡水学院体育系一名专攻中长跑的田径生。20年过去,他在当时创下的男子5000米和10000米校运会纪录至今都还未被打破。彼时董铁岭的梦想是深耕田径这条赛道,他在大学毕业后去了家乡深州(河北衡水市下辖的县级市)一所高中教体育。2009年因为一个机缘巧合赴京发展,主攻田径生的高考前培训。董铁岭的田径培训班设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和北京体育大学两个地方,而北京女足的大本营也在先农坛。大部分时间,董铁岭带队在跑道上训练,刘英则带领北京女足在场地内训练,时间一长,彼此渐渐熟悉了,董铁岭对足球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通过与刘英和几个北体大老师的交往,董铁岭对足球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2013年前后,职业联赛如火如荼,让他对投身足球青训行业动了心思。“我虽然是搞田径出身,也做田径培训,但总觉得田径专项的体育老师很多,大家都可以做;但足球不同,专业的足球教练少,足球培训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在衡水,足球青训那时候基本上还是空白。”董铁岭把自己的想法跟刘英和北体大的教授们和盘托出,得到了支持。刘英表示,足球专业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找她咨询。刘英的态度给董铁岭吃下了定心丸。2015年,衡水翼风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他的赛道从田径彻底转向足球。董铁岭坦言,过去的8年,中国职业联赛的沉浮,让他一度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一个信念让他坚持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废。
他曾向刘英咨询,希望找到突破瓶颈的办法。刘英给他出主意,认为他应该利用跟学校合作的良好基础增设精英队伍,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年级都设立一支精英队伍。“目前跟我们合作的学校有12所,每个学校每个年龄段都有精英队,这将为我们未来实现职业化打下基础。”8年的默默耕耘,衡水翼风足球俱乐部已有逾20名小球员考取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俱乐部麾下的女足还曾在河北省“冀萌杯”青少年足球赛上勇摘桂冠。
目前,董铁岭深知自己的经济实力尚不足以支撑一支职业俱乐部动辄数百万元的年度开销,当下就是要“先立足青训,打好基础”。董铁岭说,“我们虽然是俱乐部建制,但我们现在还不是职业队,而成为职业队确实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一个大目标。”
除了衡水翼风投资人的身份,董铁岭更认同另一重身份,他是学生们的朋友,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他说:“我们的队员都是在校学生,更多时候,我要求自己要以一个老师的视角去跟他们打交道。”不仅自己注意维护小球员“面子”,董铁岭也呼吁家长要给孩子“留面子”。在他看来,最坏的结果就是家长在与小球员沟通时陷入误区: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不想让孩子再踢球,而孩子因为逆反心理,导致家长不让踢球干脆就放弃学习。这时候俱乐部就体现了作用和价值。(转自5月19日《中国体育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