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球运动

壁球项目发展历程

壁球是一项集网球、羽毛球等运动特点为一体的对墙击球的室内运动。

壁球是在1830年前后,由英国哈罗公学的学生发明,随着学生长大成人,步入政界、军界和商界,壁球也传遍了英联邦国家和世界各地。从20世纪开始,壁球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选手,诞生了一大批精彩的比赛,技战术也有所革新,目前壁球运动已经进入到了除奥运会之外的所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自曼谷1998年亚运会起,壁球被列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壁球项目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目前中国壁球队还未登上过亚运会的领奖台。在亚洲范围,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拥有实力强劲的队伍。

壁球项目场地、器材和规则

标准的壁球场地是一个长9.75米,单打比赛宽6.40米,双打比赛宽7.62米,且高不低于5.64米的长方形“房间”。壁球场墙身材料是由专业的树脂基体合成灰料,能承受强大的压力和摩擦,会在出球时产生独特的声音效果,一条沿着前墙、两个侧墙和后墙组成的闭合连续线,围成球场边界,称为界外线,前墙上最下方的水平线为底界线,底界线之上的线为发球线。壁球场地由半场线分为前后场,后场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矩形区域,为发球格。

壁球拍是一个专门用于打壁球的球拍,外线上与羽毛球拍相似,大小介于羽毛球拍和网球拍之间,长约68.3厘米,壁球拍头比网球拍头和羽毛球拍头更小更圆,且拍杆较长。

壁球内填有稀有气体,当壁球被打击的时候,气体被拍打、摩擦、膨胀,其飞行速度可达时速约150千米,速度仅次于羽毛球,是一项快速且剧烈的运动。在发球时,发球员至少一脚须踩在发球区内,并从一只手上或者从球拍上放出球,然后再将球击打至前墙发球线以上、界外线以下的区域,并反弹至对方T形区内才算有效,接球者接球时,球可以从前墙直接弹回地面,也可以碰到侧墙或后墙后再弹回地面,但球不能在地板上弹起两次以上,在比赛过程中壁球击中边界线、底界线等均被判为出界,若一方击球失误,或未能回接对手所打出的好球,则对手得分并获得发球权。

在壁球运动中,由于两位运动员同处于一个球场中,故干扰与阻挡是难以避免的,根据规则,击球的球员必须有足够的挥拍空间击球,也须有完全的自由去把球击打至正面场的任何一个位置,当以上的情况受到阻碍,便会受到干扰与阻挡,在这个时候,击球的球员可以向裁判要求和球,而裁判会根据击球者受阻的程度以及击球者能否击出一记立即胜出的回球,来判断是否给予和球。也就是该球是否重发,或者判被干扰的一方得分。

壁球比赛通常采取5局3胜制,每局11分,比分为10平时,比赛应继续到一方球员领先2分为止。壁球击球的目的,自然是让对手难以接球而得分,因此运动员会将球击打到后场玻璃上或紧贴两侧墙面,以使对手左右两侧跑动,高水平壁球选手之间的回合通常会连续击球30次或更多,因此球员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都非常重要,当球员技术愈加精湛,尤其是在回球方面做得更好时,每一分的争夺都会变成消耗战。

壁球运动小知识

打壁球时,一般穿翻领T恤加短裤或短裙,与网球服装大致相同,以舒适、吸汗、透气性好和方便运动为宜。最好穿壁球鞋,也可以用羽毛球鞋、网球鞋、排球鞋等鞋底不脱色的运动鞋替代。

建议初学者先接受正规培训,打好基本功,有一定基础后再根据自身技术类型选择合适的球拍,避免花冤枉钱。熟悉球性、球感是学习壁球的第一步,切忌一上来就发力猛打,那样既打不到球,还会损坏球拍。(转自6月1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