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压阵 模拟实战——保龄球队狠抓训练细节
5月29日,国家保龄球队在广西柳州展开2022年世界运动会前的封闭集训。队伍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和反兴奋剂措施,强化体能,从实战出发,为7月7日开始的世界运动会做好准备。
本届世界运动会中国队获得了保龄球男子项目参赛资格,经过综合考察和选拔,杜建超、王鸿波两位“70后”老将获得参赛资格。
家在柳州的杜建超是国内飞碟技术流派的领军人物,他在2019年亚锦赛上摘得2金1银1铜,是目前唯一一名在亚运会上为中国队夺得奖牌的男子保龄球运动员。年龄大一些的王鸿波曾在2016年获得世界杯冠军,是国内唯一男子保龄球世界冠军,还曾在2019年同杜建超一起获得亚锦赛双人赛冠军。目前队中还有商付荣和朱瀚斌两位运动员,在帮助杜建超、王鸿波做好备战。
国家保龄球队教练张晔介绍,本次集训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重点是恢复体能、提升运动量,之后开始逐步倒时差并针对比赛的具体项目进行对抗练习。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将在强化体能训练中毫不放松,对每一项训练要求都力争做到最好。
本次备战队伍对反兴奋剂工作高度重视,抵达柳州之后,全队已经进行了近10次反兴奋剂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在食品、药品、营养品“三品”方面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干干净净”参赛。
杜建超和王鸿波将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运动会保龄球男子单人赛和双人赛两个项目,双人赛采用小组循环挑战赛的模式,16支参赛队被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前两名进入八强,之后再进行排位赛。
张晔介绍:“挑战赛需要运动员的心态更平和、更稳定。过往的比赛,上百人在同一场比赛中,只管打好自己就可以,不用在意别人的状态。但在挑战赛中,选手的情绪很可能受到对手的影响,如何让运动员在训练时更关注自己的状态,排除对手带来的压力,这一点非常重要。”目前队中4名队员经常进行队内对抗,以适应这样的比赛模式。
比赛地美国伯明翰同国内的时差有14个小时,为了让队员们调整时差,适应比赛时间,队伍已经开始调整训练和作息时间,从原先的上午、下午、晚上训练,调整为上午休息,下午和晚上训练。6月的柳州闷热潮湿,还时常下雨,队员们每天的训练基本上要换3套衣服。
此外,对于国际赛事,组委会通常会在赛前2个月左右发布油型图,包含下油机品牌型号、油和清洁剂品种、下油长度、总油量等具体参数,训练中根据参数可以下出和比赛相同的油型加以练习。目前世界运动会保龄球比赛球道的油型还没有确定,这也给备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不过随着比赛的日益临近,较长时间没有参加国际比赛的队员们都跃跃欲试,希望跟国外好手一较高下。老将压阵,从实战出发细致备战,全队都希望在两项比赛中创造佳绩、为国争光。(转自6月17日《中国体育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