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婷:脚踏实地 重新出发

“作为首次参加冬奥会的新兵,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短道速滑团队的支持。”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力克强敌,如愿以偿拿到了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夺金时刻,张雨婷眼里充满泪水,心中的感动与自豪无以言表,过往画面历历在目,也奠定了新的奋斗目标。

“走下领奖台,一切都归零。我会继续努力,在接下来的训练备战中,刻苦打磨综合能力,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贡献青春力量。”张雨婷说。

坚持成就伟业

2月5日,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首日,混合团体接力的金牌,中国队志在必得,并顺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开门红。虽然在决赛场上我们看到的是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的奋力拼搏;但是在半决赛,正是由于张雨婷的出场,帮助范可新储备了体能,助力中国队闯入决赛,并最终获得金牌。

“作为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队的成员,能够摘得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我很自豪,也很感恩。”从小时候开始接受短道速滑训练,夺取冬奥会的金牌,便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植于心,成为她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张雨婷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着与大多数运动员相似的童年经历,因为六七岁时总是感冒生病,抱着锻炼身体的心态,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去业余体校练习滑冰。按照她妈妈的话说,“张雨婷看不出来有什么天赋,但是你送她去,她就跟着练,一直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在教练王北铭的带领下,张雨婷走上了短道速滑的道路。在王北铭眼中,初学滑冰的张雨婷不爱说话,腼腆胆小,“身体素质没有明显的优点或者弱点,综合能力比较平均。”队里几十人相继结束了运动生涯,这时候坚持下来的张雨婷就显示出了过人之处。教练也评价她耐力突出、意志力好,拥有短道速滑运动员应有的意志品质。跟着王北铭训练多年后,张雨婷从业余体校进入到黑龙江省体校冰雪分校,后又以出色的成绩进入黑龙江省队。2015年她进入短道速滑国青队,离正式的国家队队员身份越来越近。

2019年,20岁的张雨婷出现在了国际赛场,她首次代表国家队征战短道速滑世界杯。“那时候心中的信念逐渐明确,就是要站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张雨婷说。

敢拼才能赢

2021年10月,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这也是拼抢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的首站比赛。在最后一天的比赛中,中国队连续摘得混合团体接力和女子3000米接力两枚金牌,激烈场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更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中国队在第四道出发,并逐渐找机会超越到第三位,再到第二位。处在第一位的荷兰队在前一天的半决赛中创造了4分02秒809的新世界纪录,始终保持领滑。就在最后一棒交接时,张雨婷找准机会超过荷兰队。不过就在终点前最后一个弯道时,荷兰人仍不放弃试图超越。最终,张雨婷与荷兰选手先后摔过终点线。虽然第一个闯过终点线的形象比较“狼狈”,头盔也早已被撞歪,但是大家都记住了这个顽强拼搏、不畏强手,全力争取金牌的张雨婷。

敢拼敢抢成为张雨婷的“标签”,她也将这种精神贯穿始终。

短道速滑国家队的冬奥选拔赛上,张雨婷再度展现了出色的状态与实力,在第一站选拔赛当中就发挥出色,从范可新、曲春雨等一众老队员中率先胜出,成为第一位拿到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的女选手。

凭着自己的努力,张雨婷迎来了第一次冬奥会。她收获颇丰,一金一铜均来自分量较重的团体项目。此外,她还参加了女子500米的争夺,一人单打独斗三位顶尖选手。最终,张雨婷获得了该项目第四名。虽然失去了奖牌,但是她收获了经验,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

在获得混合团体接力金牌后,张雨婷有一段时间独自面对一大群中国媒体的采访,她突然有些腼腆和害羞,完全没有了比赛中的霸气和坚定。“我要感谢哥哥姐姐们,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冬奥会。还要感谢团队,感谢他们的帮助,才能让我有一颗平常心。”张雨婷说。

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张雨婷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能够在这样的大会上受到表彰,我十分高兴,不亚于自己登上领奖台看到国旗升起的那一刻。”这些荣誉在年轻的张雨婷看来,是对她过去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鞭策。但是她也深知,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我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把中国冰雪精神一直传承下去,把努力拼搏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张雨婷说。(转自6月14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