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圆梦 助运动员追梦——国羽体能教练刘杰甘当“铺路石”

“想圆梦,为自己圆奥运梦,也希望帮助运动员圆梦。”在结束了东京奥运周期后,刘杰选择继续留在国家羽毛球队担任体能教练,与队伍一起冲击巴黎奥运会。从2018年正式成为国羽的体能教练,刘杰一直和队伍共同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国羽取得好成绩的道路上甘当“铺路石”。

2017年,当时还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专业体能训练方向研究生的刘杰,跟着导师李春雷前往成都双流,参与了国羽的格拉斯哥世锦赛备战集训。从那时候实习开始,他慢慢地和国家羽毛球队熟悉起来,也觉得队伍需要体能教练,于是在2018年毕业后,他就选择留在国家羽毛球队担任体能教练。在刘杰看来,一切是顺其自然的,这也是他和羽毛球的缘分,因为这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刚进队时,刘杰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当看到队员受到伤病困扰时,他很煎熬,希望自己能够有办法帮助他们。于是,他不断努力学习,通过实践不断吸取经验,对羽毛球项目体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总结。“这几年我是和羽毛球队共同成长的,经过这一个周期的摸索和锻炼,我更加清楚体能训练要怎么带,怎么去训练。”如今,刘杰已经对羽毛球体能训练有了更专业的认识,在他看来,羽毛球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全面,既要有基础力量、爆发力,还要有耐力。

作为体能教练,平时训练刘杰一直是去得比队员早,回来得比队员晚。“如果第一阶段是力量训练,你要提前做准备。如果队员有伤病,需要和队医沟通看能不能做一些康复性的力量训练。训练完以后要做牵拉放松,然后要收拾好力量房才结束。”这就是刘杰一天的训练生活。而外出比赛的时候,刘杰就会更加忙碌,有队员要上场,他就要提早去给他激活肌肉,比赛结束要帮助牵拉。随着比赛的进程,不断地也会有队员过来找他,他中午就只能让别人帮忙打包一些饭。他至今还记得前两年的一次比赛,他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在场馆待了十三个小时左右。

刘杰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全队的认可,东京奥运会期间他作为保障营成员来到了东京。队员在完成比赛后,都要找他进行牵拉。不过由于是保障营成员,他无法进入比赛场馆,无法进入奥运村,这也让他的第一次奥运之旅留下遗憾。同时,在东京奥运会上,除了夺冠的陈雨菲、王懿律/黄东萍外,像刘雨辰、贾一凡和陈清晨等运动员都与金牌擦肩而过,这也让他感到遗憾。于是在经历了东京奥运周期后,他再次选择留在国羽。“一方面是想真正圆奥运梦,也想帮助更多的运动员圆奥运梦,另一方面,还是出于对队伍和运动员的感情。”

国羽在2021年一共经历了三次回国的隔离生活,运动员隔离期间也需要坚持训练,尤其是保持一定的体能训练,这也给刘杰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以前没有线上带运动员训练的经历,这种新的方式会遇到网络的问题,每个运动员的器械可能也会不一样,主要是我没有办法估计到每一名运动员的情况,再怎么面对面,肯定不如手把手训练。”刘杰说,“刚开始完全没经验,队员们在隔离房间都没有可以训练的东西,只能用凳子、水之类辅助训练,后来会让他们出国前就带上必要的东西,也会想办法保持他们基本的身体状态。”通过一次次隔离,刘杰也在不断探索着隔离期体能训练的新模式,也对隔离完后队员们的体能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便于之后安排针对性的体能恢复训练以及合理的训练量。

因为长年跟队,刘杰与妻子聚少离多。之前为了队伍备战东京奥运会,原计划在2020年结婚的他将婚期推迟了一年。职业的特殊性,让刘杰的妻子很理解和支持,但刘杰却很自责,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老婆怀孕快三个月了,虽然爸妈在她身边,但是和我在身边是不一样的。我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她,只能尽力照顾她的情绪。”刘杰透露。

在国羽担任体能教练的这几年,刘杰觉得自己,就是尽力把工作做好,帮助队伍。“哪里需要我就尽自己的努力去把路铺好,让队员和教练们能更好地完成训练计划,让队员们在场上能取得好成绩。”刘杰说。(转自3月25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