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羿:残障人士更需要精神平等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活跃着残疾人志愿者的身影,来自延庆赛区的志愿者经理助理李羿就是其中一员。

1989年出生的李羿平时就是个热心肠。服务冬奥会前,他长期扎根在社区残疾人工作领域,专职服务残疾人群体,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挥洒志愿服务热情。正是这些宝贵的工作和志愿服务经历,让他更懂得残疾人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如何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帮助残疾人运动员。

在延庆志愿服务期间,李羿从细节入手,对于健全人志愿者普遍缺乏的相关经验进行针对性辅导,特别是对帮助“过度”所导致的残疾人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问题,给予专门讲解示范。“残疾人运动员需要的是精神平等,和其他人一样的感觉,如果他可以自己完成,不需要帮助,一定不要去过分体现热情,保持微笑就可以。”李羿说。此外,为了让其他志愿者尽快掌握要点,李羿专门设置了各种模拟场景,实战测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冬残奥会因其特殊性,志愿服务不可能一成不变。如何让志愿服务更好地帮助残疾人运动员,李羿用“需要耐心“”自强不息”等关键词作答,“服务残疾人运动员需要更多细致的工作,要保持耐心。同时,要更多地看到运动员们拼搏进取和自强不息的表现,从内心出发,认可他们的努力,用真诚的敬佩和赞赏,而不是同情和怜悯。”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延庆冬残奥会志愿服务细致入微。

同样的技术动作,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备战要付出更多。在服务两个冬奥会期间,与运动员的相处让李羿对残疾人体育事业,以及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表示,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和进取,感染着他,也感染着每名观众,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残疾人运动员的坚守与拼搏。“我也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用行动向他们学习。”李羿说。(转自3月10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