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冬奥会看跳台滑雪、北欧两项世界发展——新势力新项目或为稳定格局带来变数



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在冬奥会的历史相当悠久,都是自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便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随着冬奥会一起走过了将近百年历程,设项、规则、赛制等细节都随着项目发展经历了数次变迁,而北京冬奥会又为它们在冬奥会上的历史写下新的一页。

跳台滑雪:欧洲涌现“新势力” 日本打破多年垄断

跳台滑雪在北京冬奥会上共设立5个小项,除过去已有的女子个人标准台、男子个人大跳台、男子个人标准台、男子团体4个小项外,北京冬奥会上还新增了混合团体这一小项。这也成为目前为止跳台滑雪设项最多的一届冬奥会。

跳台滑雪项目起源于挪威,早期在北欧地区开展较好,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项目在中欧地区逐渐发展起来,尤其在近几届冬奥会上,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波兰等地的选手表现较为出众。然而北京冬奥会上,来自斯洛文尼亚的“新势力”成为最大赢家。

斯洛文尼亚队是北京冬奥会上跳台滑雪项目中获得奖牌最多的队伍,共摘得2金1银1铜,队伍在女子个人项目上的表现最令人印象深刻,队中4名选手全部进入前十名,其中3人进入前5名,而两个男子个人项目中虽然没有斩获,但在男子团体中摘得一枚银牌,这足以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坚实且均衡的人才厚度,在混合团体比赛中摘冠也是意料之中了。在过去几届冬奥会上,斯洛文尼亚队也曾有奖牌入账,但在本届冬奥会上的成绩堪称一次全方位的“爆发”。他们队内新老运动员较为均衡,后备人才充沛,在未能入选冬奥会阵容的选手中也有许多具备不俗实力。

除了这支欧洲“新势力”队伍外,日本作为目前欧洲之外唯一一个开展跳台滑雪较好的国家也有不错的成绩。小林陵侑一人摘得1金1银2枚奖牌,其中男子个人标准台的金牌更是打破了这一小项上欧洲选手长达50年的垄断,但除小林陵侑外,其余日本选手的实力距离竞争领奖台还有一定差距。

相对于这两支队伍的表现,德国和挪威两支跳台滑雪传统强队受到了一定冲击,德国队仅获得1银2铜,挪威队虽摘得1枚男子个人大跳台金牌,但再无其他奖牌入账。相较于平昌冬奥会,两队成绩均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而在平昌遭遇低谷的奥地利队则“触底反弹”,尽管具备争金实力的女子小将玛丽塔·克拉默缺席北京冬奥会,但4名男子选手的优秀表现令他们摘得男子团体项目金牌和男子个人标准台银牌。队中36岁的费特纳也成为获得冬奥会跳台滑雪项目金牌的最年长选手。

跳台滑雪运动员职业寿命较长,只要避免身体出现较大伤病,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竞争力。曾8次参加冬奥会的日本名将葛西纪明和累计获得4块金牌的瑞士传奇名将西蒙·阿曼都是绝佳例子,后者也在北京冬奥会上有出色表现。现今,斯洛文尼亚这支“新势力”的加入和日本选手的“突围”,或许意味着跳台滑雪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北欧两项:挪威德国连续“垄断”三届奥运金牌

相比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的发展格局则趋于稳定,参与领奖台竞争的队伍在近三届冬奥会上都没有变化。

北欧两项由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两个项目组成,选手需要在两个项目上都具备一定实力才有竞争奖牌的机会,这也是难度最大的雪上项目之一。北欧两项在北京冬奥会上共设置3个小项,9枚奖牌分别被4个国家的运动员获得,其中挪威队成绩最佳共摘得2金2银,德国队夺得1金1银,日本队获得2枚铜牌,奥地利也有1枚铜牌入账。这4支队伍也是现今北欧两项实力最强的队伍,且这一格局已经维持了较长时间,从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始,冬奥会北欧两项的奖牌获得者均来自这4支队伍,其中的金牌更是被德国和挪威队长期“垄断”。

挪威队在这一项目上有悠久历史,具备优秀的人才储备和完善的梯队建设。尤其在本届冬奥会上,挪威队王牌选手亚尔·芒努斯·里贝因健康原因仅参与了一场比赛,且仅获得第8名。但队中老将约根·格拉巴克在关键时刻凭借自身丰富的参赛经验,在拿下1枚个人项目金牌后又带领团队以“碾压”式的优势取得男子团体金牌,“复刻”了队伍在索契冬奥会上的成功,也将个人获得的冬奥会金牌数提升到了4枚。

曾经包揽平昌冬奥会北欧两项全部金牌的德国队未能延续“奇迹”,但相较于挪威队,他们的整体实力更为平均,队内竞争激烈,除了已荣誉加身依旧保持高竞争力的老将外,处于当打之年或上升期的年轻选手也层出不穷,本届冬奥会取得1枚个人项目金牌的文岑茨·盖格尔便是一名仍有上升空间的年轻选手。可以预见的是,在短时间内挪威队与德国队的地位依旧难以撼动。

相对于延续了队伍传统优势的挪威队和德国队,奥地利队则表现欠佳。奥地利队曾是北欧两项各项目金牌的有力竞争者,获得冬奥会北欧两项奖牌最多的运动员戈特瓦尔德就来自于奥地利,至退役为止,他在冬奥会上累计获得3金1银3铜的纪录迄今无人打破。但他们在北京冬奥周期却展现出颓势,赛前曾被寄予厚望的小将约翰内斯·兰帕特尔因欠缺经验未能登上领奖台,而在男子团体比赛中没能进入前3名的结果也意味着他们或许不再像过去那样具备人才储备上的优势。

作为过去唯一曾在该项目中获得金牌的亚洲国家,日本队本次比赛中最为亮眼的成绩莫过于男子团体比赛中的铜牌,这说明他们队伍的整体实力有所提升。但队中的“主心骨”渡部晓斗已经5次参加冬奥会,33岁的年龄让他面临着退役与否的选择,此后日本队能否延续这样的上升势头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此外,作为冬奥会上唯一一个仅设男子项目的大项,北欧两项未来或许还将在设项上迎来更多变化。目前,北欧两项世界杯比赛中已经加入了女子项目和混合接力项目,这无疑都提高了女子选手的参与度,或许在未来的冬奥会上,我们将看到女性选手走上赛场,届时这一项目的格局还将发生更多变化。

中国多管齐下 助力“冷门”项目起步

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的赛场上,也有中国选手的身影。他们的成绩尽管距离世界顶尖选手仍有一定差距,但站上赛场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两个项目在中国都属于起步较晚的“冷门”项目。过往中国选手仅有两次参加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的经验,国家队还是在2017年才正式组建。国内普及度不高,参训人员较少的客观现实都是项目发展的现实困难,且跳台滑雪对训练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因国内缺乏训练条件,队伍曾长期依赖外训,进展较为缓慢。需要跳台滑雪成绩的北欧两项更是“从零出发”,在北京冬奥会之前,中国选手从未获得过该项目冬奥会参赛资格。

在人才选拔上,跨界跨项选材立了大功。为中国队锁定北欧两项参赛席位的赵嘉文在此前仅训练过越野滑雪。而跳台滑雪6名中国运动员中,除女子选手董冰具备一定的基础外,其余选手均由跨界跨项选材而来。这些来自田径、武术、滑板、跆拳道等项目的年轻选手中有很多人此前从未有过接触冰雪运动的经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选拔、测试、训练后,整支队伍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从“零基础”登上了冬奥会的舞台。

这样的进步并非仅靠运动员苦练,两支集训队都积极开展外训,同时聘请境外经验丰富的教练进行教学。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也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地的风洞实验室可以模拟训练环境,让运动员们不受天气影响,打磨每一个技术动作细节,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率。

无论是跳台滑雪还是北欧两项,由于项目特点,中国选手在身体素质条件上和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并不算大,他们最为欠缺的是训练时长和经验。这两个项目中大部分外国选手都是从五六岁左右开始训练,而即使是如今争金夺银的顶尖选手,在进入国际赛场后也往往会经历数年的蛰伏期,积累大量参赛经验后才能迎来自己的职业高光时刻。如今有了完备的训练条件和具备潜力的人才,相信中国队能在未来的“打磨”中走得更远。(转自3月3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