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冬奥会报道让我乐在其中

万众期待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如期而至,精彩上演。因冬奥恰巧与中国农历新年“喜相逢”,作为一名编辑参与到冬奥会报道中,我倍感荣幸的同时,也面临一个人在北京过年的孤独。但想到运动员们常年不能与家人团聚和无数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为冬奥会做好保障工作,顿时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这个意义非凡的春节,让我同样乐在其中,虽然辛苦,却让我体会到工作本身是让人快乐的。

冬奥会期间任务重,稿量多,编辑部对版面重新做了安排——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增加了两块要在夜班完成的版面,上班时间延长——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做好通宵工作的准备。夜班岗人多热闹起来,气氛也就活络了。有的同事对版面上一根分隔线的粗细纠结不已,对标题反复推敲,十分着迷;拼版师傅也是各有特点,有的如“小李飞刀”般高效眼疾手快,有的从容不迫闲庭信步。他们这么做,不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因为乐于此事。

前后方的联动打破部门界限,增进了我与前方记者的了解与默契。编排稿件时,我仿佛置身冬奥会采访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比赛激烈角逐的场景;仿佛看到了运动员们在冰场、雪场如猎豹出击的身影,听到了现场为中国队加油的欢呼;仿佛看到了一名名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满怀热情地穿梭在赛场的各个角落,维持秩序,提供帮助,为冬奥会的圆满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

谷爱凌、苏翊鸣、任子威、徐梦桃、高亭宇、齐广璞……这些在冬奥会上闪闪发光的运动员,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经历过难以想象的艰苦磨砺而成的。因为热爱,他们把枯燥乏味的训练转化成生命中的一部分。正如谷爱凌说的那样,“生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找着一个你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去享受它。”

看前方记者们的稿子也是一种享受,他们洋洋洒洒的文字如飘舞的雪花,落在我的周围。每当我修改完文章,完成一个版的编排工作,站起身,身上已盖满一层层由阅读过的词句组成的雪花。采访期间奔波劳碌连夜赶稿有辛苦也有疲惫,但正是由于他们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才能写出热情饱满的文字,才使体育运动的魅力展现在我们眼前。

各种人、各种声音、各种感受给我的夜班工作增添了一份乐趣,不知不觉中最后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我想正是因为每一个参与者的全心奉献,才让人们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催人奋进的力量,领略到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我们不要总把休闲当成享乐,把工作置于对立面。当工作变成一种创造性的体验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时,也是快乐的源泉之一。(转自3月1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