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中感受奋进的力量——在冬奥赛场写下中国人的纪录

高山滑雪起源于欧洲,在英语的表述又称阿尔卑斯滑雪,顾名思义,在欧洲以及北美国家开展广泛,北京冬奥会该项目共设置11枚金牌,地位可见一斑。高山滑雪项目分为男、女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和全能,以及混合团体项目。根据各小项的竞技特征,滑降、超级大回转为“速度项目”,大回转、回转为“技术项目”。中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至今一直没有缺席高山滑雪,但只在回转、大回转等技术类项目上有参赛履历。

2月7日,当徐铭甫冲过男子滑降比赛终点时,中国高山滑雪创造了纪录——冬奥会高山滑雪速度项目赛场上终于有了中国选手的成绩。为了这一刻,徐铭甫、张洋铭、孔凡影、倪悦名与他们的队伍,已经拼了近5年。

张洋铭、徐铭甫,中国两名高山滑雪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冬奥会所有男子项目以及混合团体比赛,密集的赛程,对选手的体能考验极大。对于起步晚、底子薄、人才少的中国队来说,实现全项目参赛目标,只能由这几位运动员兼项冲刺。

众所周知,高山滑雪难度最大的项目在滑降、超级大回转、全能3个速度项目上,这也是中国高山滑雪国家集训队实现全项目参赛的最大壁垒。2017年,国家集训队专门组建速度项目组,由技术项目选手兼项,从此开启了不断征服速度极限,应对环境极端,以及要克服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的三重挑战。

2021年,队伍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进行了四个月的训练,积累并夯实了科学训练能力及体能素质,在“风洞”“六自由度”模拟滑雪机等科技助力手段的帮助下,队员们的滑行技术细节和专项力量都得到优化,队员们的技术细节不断完善,身体姿势和动作模式也更加精准。8月21日,队伍前往欧洲开始高原冰川雪场训练。在奥地利索尔登雪场,大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极限赛跑……每天早上4点,队员们和教练员就要从1400米海拔的住宿地,赶往3200米海拔的冰川雪场训练,赶在10点之前把当天的训练内容完成。

张洋铭说,大家每天像穿山豹一样,不断穿梭体验高低海拔落差。还得当猫头鹰,在月光照影下开始一天的训练。“时间太宝贵了,那时候只想趁着雪况好多滑几趟,等以后再有机会去,一定好好欣赏景色。”在完成北京冬奥会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后,倪悦名说。孔凡影在一次滑降训练中差点破相,“我人都摔到赛道护网外面去了,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嘴里出血了。”孔凡影说那时她害怕极了,她以为摔出了内伤,后来感觉到腮帮子疼,发现是牙齿硌到腮了,内心稍微踏实一点。但转念一想,出这么多血是不是要破相了啊,然后又哭了。

可爱的运动员们,在哭过累过之后,依然爬起来接着滑行。

“高山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极强的心理素质,在比赛和训练中受伤,是常有的事情。”中国高山滑雪集训队领队刘祯说。

凭借超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中国高山滑雪队在北京冬奥会上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成绩,“必须要走这一步,否则,我们很难迈出下一步。”当24岁的徐铭甫在冬奥赛场完成滑降比赛时,他说,“中国高山滑雪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中国人愿意去尝试新东西,如果在同一起跑线,一定不会输给任何人。”(转自2月16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