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徐铭甫首次冬奥考试通关

“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延庆我们有了一座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我们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去训练和比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中国高山滑雪队一定会越来越好。”顺利完成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滑降比赛后,中国选手徐铭甫如是说。

1分56秒93,排名第36,“雪飞燕”见证了中国高山滑雪项目里程碑式的时刻,徐铭甫为中国高山滑雪队在冬奥会高山滑雪滑降赛场写下了第一组成绩。滑降比赛结束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一块带有自己签名的手表送给徐铭甫,为其加油鼓劲。

在高山滑雪的所有项目中,滑降被称为“速度之王”,难度很高。比赛中选手需在铺满冰状雪又不断起伏、曲折变化的陡坡上快速下滑,滑行中还要按照一定路线绕过旗门,否则将被淘汰。即便是顶尖运动员在冬奥会滑降比赛中也有未能完赛的情况,对于冬奥会“新人”徐铭甫来说,顺利完成比赛更是一项巨大挑战。

比赛中,徐铭甫的出发顺序比较靠后,之前出发的选手滑行中在场地留下不少浅坑和深痕。我们看到徐铭甫的滑行颇为谨慎,尤其在转弯穿越旗门的时刻,他在用力地控制身体以保证滑行的路线正确。冲过终点线,徐铭甫整个人完全放松下来。“这就像在考试,这场比赛是最后一道大题,解出来之后交卷,心情特别激动。”徐铭甫说。

徐铭甫把冲过终点后的心情形容成考试交卷后的放松。对于中国高山滑雪队来说,解锁速度项目是一个漫长的解题过程,解这张高难度考卷,我们用了5年时间。2017年,中国高山滑雪队速度项目组组建,徐铭甫、张洋铭、孔凡影、倪悦名等技术项目选手开始兼项,全力冲击滑降、超级大回转以及全能的奥运资格,扛起中国高山滑雪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重任。兼项冲刺,对于徐铭甫和队友们来说,需要克服的不只是技术和体能的挑战,还有心理方面的压力,但面对“底子薄、人才少”的现状,中国高山滑雪备战北京冬奥会时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只能拼字当头。

此前因为场地条件限制,很多时候徐铭甫和队友们的雪上专业训练需要到欧洲找场地,如今“雪飞燕”振翅,中国高山滑雪拓展了新的赛道,徐铭甫也看到项目更长远的未来,他相信一切只是一个开始,中国高山滑雪的未来一定更精彩。(转自2月8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