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幕后英雄一个大大的“赞”——宋忠赞:从工人到冰场制冰师
如果不是因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宋忠赞现在可能还是一名工厂车间里的产业工人。然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印记清晰地投射到了宋忠赞身上,这其中既有时代的选择,也有宋忠赞个人的主动选择。
“人这一辈子,并不是谁都有机会参与到冬奥会中。”宋忠赞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能为冬奥会作贡献,我非常自豪。”
宋忠赞曾是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2017年这里基本上就停产了,2018年公司改制。”当他从这个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地方离开时,刻在记忆里的是一个陈旧的厂房。“那时候我真是没有想到,还能回到这里,为国家队运动员服务。”
始建于1897年的北京二七机车厂在我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上有过太多值得铭记的时刻,这里曾研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被誉为“新中国的火车头”。伴随着首都非核心功能的疏解,2018年公司转型、工厂外迁,在原有的工业遗存上,中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的建成运营,让“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火车头精神在冰雪赛道上继续发扬光大。
由于国内冰雪运动基础相对薄弱,以前很多冰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需要长期驻扎在国外训练,不仅成本高,训练保障非常受限。这个新基地不仅成为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在国内的大本营,冰壶、花样滑冰等项目的运动员也都可以来基地训练。
2019年,宋忠赞经过应聘进入北体大冰雪运动运营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为中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的工作人员。“我对这个工厂还是很有感情的。原来的工位就在大道(速度滑冰)附近。”每当运动员训练时,宋忠赞通常会靠在冰道外的弯道垫上,守望着冰场,随时等待着教练的召唤,准备进场浇冰。“以前的工作是机械制造,制作铁路机车配件。现在主要是冰面维护,机组巡视。”
虽然以前学过制冷,不过对于冰雪运动,宋忠赞直言以前并没有太深的了解,更没有接触过。对于浇冰的认识,他刚开始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原以为浇的是冷水。“来这里之后从头开始学的,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派过来的首都体育馆的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们。”
宋忠赞说:“运动员训练时间长了之后,冰道上会有很多划痕。车上去之后,把冰的表面去掉一层,填上水,做成新的冰面。60度左右的热水可以更好地和底冰融在一起。”
宋忠赞的家就在基地附近,不过为了服务冬奥备战队伍,宋忠赞只能偶尔回趟家,长期封闭是工作的常态。宋忠赞说,人这一辈子,并不是谁都有机会参与到冬奥会中,而且是为国家队服务。
冰场的灯光打到脸上,漾出的笑容暖人心窝,宋忠赞说,“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能为奥运作贡献,我觉得太自豪了!”(转自2月5日《中国体育报》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