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大事记

1995年2月5日至4月9日举行的全国男子篮球甲级八强主客场赛,揭开了中国篮球商业化的序幕,为甲A联赛起到了投石问路、奠定基础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开创季”。随后推出的第一个跨年度主客场联赛―――1995~1996赛季,使中国篮球很快“变脸”,比赛精彩激烈,媒体高度关注,观众又被找回。有文章称:“中国篮球终于苏醒了”。
1995-1996赛季:世界著名的体育赛事推广公司―――国际管理集团,成了CBA甲A联赛第一个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和财神,使1995-1996赛季成为第一次被商业冠名的甲A联赛―――555篮球联赛。本赛季,浙江中欣队聘请了CBA甲A历史上的第一个外籍球员;并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CBA全明星赛。
1996-1997赛季:本赛季参赛的12支甲级队全部成立了俱乐部。虽然各俱乐部的性质和形式不同,但这标志着我国篮球运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开始。本赛季第一次将CBA全明星赛扩充为全明星周末,把球迷视为上帝的观念落到了实际行动中。
1997-1998赛季:这是中国篮球的最高管理机构―――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1997年11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后直接组织的第一个赛季。篮管中心的成立,是中国篮球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改变了以前多头管理、力量分散、关系不顺的情况,形成了在原国家体委宏观指导下,以篮管中心为核心,以篮球协会为组织网络的新的管理体制,实现篮球项目管理的集约化、系统化。本赛季,四川熊猫队引进了CBA甲A联赛的第一位外籍主教练;第一次将全明星赛变成中外明星对抗赛。
1999-2000赛季:这一赛季成立了三个新的委员会:即联赛管理委员会、联赛纪律委员会和联赛仲裁委员会,以此加大对联赛的管理力度。本赛季,上海东方队引进了中国台北选手郑志龙,开创了两岸队员转会交流的先河。
2001-2002赛季:在国际管理集团退出甲A联赛的合作后,中国篮协勇敢接受挑战,成功地组织了一个由自己招商、自己包装、推广的赛季,迈出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办联赛的第一步。该赛季,迎来了我国台湾的第一支球队―――新浪狮队,这在我国体育史上有着突破性的意义。
2002-2003赛季:首次实行国内球员倒摘牌;香港飞龙正式亮相CBA甲A联赛;参赛队从原来的12支第一次扩至14支。
2004-2005赛季:这是甲A联赛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赛季。因为这个赛季,是一个过渡性的、承前启后的赛季,它的使命就是为2006年推出崭新的职业联赛探路和奠基。为了让10岁的CBA甲A联赛能够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中国篮协对联赛的结构、赛制及推广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首次取消升降级;首次把参赛队分成南、北两大区,并决出南、北两大赛区冠军;本赛季提出了新的口号:“我的球队,我的比赛,我的CBA!”“打造至尊辉煌,镶嵌冠军梦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