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收获太多的惊喜

长江后浪推前浪,2005年的中国体坛因为一群新生力量的涌现而变得更加不平静。他们以咄咄逼人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成为竞技体育领域新的焦点。特别是在十运会的大舞台上,一批新人的涌现使我们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望。

英雄不问出处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而这恰恰是2005年新星涌现的一大特点。不论是在奥运项目还是非奥运项目上,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竞技体育均因为新人的出色表现而收获了太多的惊喜。
在非奥项目上,最神奇的当数“神奇小子”丁俊晖。2005年4月3日,丁俊晖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斯诺克公开赛上以9比5战胜前世界头号选手亨德利,夺得自己的首个世界台联职业排名赛冠军,成为有史以来首位持外卡身份夺取世界台联职业排名赛冠军的选手;12月19日,丁俊晖又在英国斯诺克锦标赛上一路连胜九位名将,将这项影响力仅次于世锦赛的赛事冠军收入囊中,并成为该赛事历史上第一位非英国和爱尔兰籍的冠军。
另一个非奥大项棋牌在2005年也由新人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在第10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中,不满16岁的中国小将陈耀烨一举将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九段淘汰出局,并一路杀入决赛,与古力七段成功会师,这是中国棋手继1995年聂卫平和马晓春相逢东洋证券杯决赛之后,时隔十年,再度在世界围棋大赛的决赛中会师。在国内赛场上,陈耀烨力夺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成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全国围棋冠军。
在奥运项目上,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位新人当数“眼镜飞人”胡凯。中国田径在男子短跑项目上已经积弱以久,可是在2005年8月16日,来自清华大学的胡凯以10秒30的成绩夺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百米冠军,这也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世界大型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百米金牌。而且23岁的胡凯是第一位真正从校园里冲出全国、登上世界大赛最高领奖台的大学生运动员。

新人点亮希望
在北京奥运周期的第一年,新生代选手的脱颖而出为2008年奥运会的备战开了个好头。在这一年里,不管是优势项目还是非优势项目,都有新人点亮了新的希望。
在优势项目中,年仅17岁的中国男乒小将马龙堪称中国乒乓球界的一大亮点。在2005年的国际比赛中,马龙曾经战胜梅兹、施拉格、庄智渊、吴尚垠和波尔等世界一流高手,夺得大众中国公开赛单打第三名、日本公开赛单打第三名、德国公开赛单打第二名,松下中国公开赛双打冠军。在名将云集的十运会上马龙又一举杀入单打前四。马龙的世界排名也由2004年底的169位飙升至2005年底的21位,前途不可限量。
17岁的程菲则为中国体操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2005年11月的墨尔本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程菲跳”命名的“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彻底征服了裁判,程菲也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跳马世界冠军。在过去女子跳马一直被视为中国体操的弱项,程菲的成功使中国体操界在选材以及训练理念上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田径、游泳和水上这三个基础大项中酝酿和寻找着新的希望。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高畅的表现堪称一大亮点。在蒙特利尔游泳世锦赛上,高畅在女子50米仰泳决赛中以微弱差距痛失金牌,然而这份遗憾却点亮了人们对中国女子仰泳的信心。在两个多月后的十运会上,高畅在女子100米仰泳决赛中以1分00秒64的成绩夺冠,这个成绩可以排到2005年度的第四名。
2005年,更多的新人来自全运会这个大舞台,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柏艳敏只有18岁,男子50米步枪卧射冠军曹逸飞只有17岁,而连夺女子400米和800米自由泳冠军的泳池新星杨洁俏年仅15岁。正是在新人的冲击下,许多奥运冠军饮恨十运会赛场,比如在十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的比赛中,天津小将时俊杰先将2005年开罗世锦赛新科状元李营挡在决赛的大门之外,随后又将经验丰富的冼东妹拖进决赛加时赛,并最终从奥运冠军的手中夺走了全运会的金牌。
从十运会的“练兵场”出发,一浪接一浪的新生力量使中国竞技体育不断呈现出新的活力,而这些新人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希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