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五十年的纪录为何依然沉睡不醒?

1965年10月24日,陈家全以10秒的成绩(手计时)平当时男子100米世界纪录,轰动了国际体坛。新华社供图

作为练过田径的人,我深深知道,在体育竞技赛场上,一项纪录保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是很正常的事。但所谓“正常”也得有个界限,比如邹振先当年在罗马世界杯田径赛上创下的三级跳远17米34的全国纪录,27年来国内竟仍无人打破,国家队选手如今甚至要过17米都难。为何?而作为群体性体育或者说一国田径基础的中学生运动会,如果一项纪录竟50年之久没有被打破,作为采访记者,我甚至一度感到无语。

当然是为中国田径深感忧虑!日前,记者在采访北师大附中时得到一个惊人数据:1957年,师大附中学生马复疆在校运会上创造了1500米的手计时学校纪录(4分18秒)。直到现在,这项纪录竟还沉睡不醒,无人打破!而在2007年该校1500米的纪录是4分21秒,比老掉牙的校纪录慢了3秒。邹振先的“胡子纪录”已经够长了,但在我国的中学,竟还有比邹大胡子更长的“胡子”!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还注意到去年一条新华网的消息:在全国、省、市各级运动会上,兰州市17岁以下中小学生田径项目中,男女组共6组114个项目的运动会纪录中,有78项纪录保持在10年以上无人打破,其中33个项目保持在15年以上,有6项纪录竟然保持了30年。真是无独有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随着生活的日新月异,中小学生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但身体素质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记者在北京市几所中学的采访中,就深切感受到教师、家长、体育工作者对此的深感忧虑。他们几乎都反映,为什么中国田径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不是我们没有具备潜能的田径苗子,而是整个社会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练田径没大出息”的思想仍然在一些人尤其是学生家长心里根深蒂固。

师大附中吴杰老师从事体育教学多年。她认为,中学的纪录都是普通学生创下的,水平并没高到无法超越的地步。一些纪录长期破不了的深层原因是学生体质不断下降造成的,很多中小学生外表看上去高高大大、白白胖胖,但身体的柔韧性、爆发力、力量和心肺功能等指标却明显下降,有的学生跑不了几圈就精疲力尽,臂力差到连单双杠都上不去,有的孩子就连体育达标都存在很大难度。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专业运动员和体育教师出身的吴杰直言不讳:“运动或田径天赋必须从小学开发,等到高中阶段就有些晚了,孩子的骨骼已基本定型,而基层体育教育的缺失已经把很多有天赋的田径人才扼杀在摇篮中。”同时她还表示,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也是造成目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中小学生的田径水平,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比如现在一些学校现有的运动场地就很难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一些条件不好的学校甚至连春秋两季运动会都保证不了。

我们仅仅有一个刘翔是远远不够的!日本的伊东浩司10年前曾在100米短跑项目上跑出了10秒整(电子计时)的亚洲纪录,去年又被卡塔尔人突破,而我们呢?除了上世纪60年代曾经跑出过10秒整(手计时)的陈家全之外,后来的100米成绩跟世界领先水平甚至亚洲纪录仍相差甚远。究其深层原因,我们应该已经渐渐清晰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