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乒联赛制改革:从拍到球 国乒地位仍难撼动
2002年 大球取代小球
1996年5月,国际乒联开始改换大球的试验,但是直到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才在吉隆坡通过了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由于在打法和传统训练方法上的限制,中国乒乓球选手重速度、轻旋转,大多以快取胜,所以球体增大、速度减慢、回合增多对中国队来说绝非好事。不过,中国队对此很快研究了应对措施,2001年的大阪世乒赛,中国军团再奏凯歌:女团五连冠,男团夺回斯杯。这一切表明,虽然世界乒坛进入了大球时代,但是,中国乒乓球的王者地位目前还很难撼动。
2002年 推行无遮挡发球
2002年9月1日,国际乒联正式在各国乒协推行无遮挡发球。发球时,尤其是在侧身正手发球时,不能用身体和抛球的手、手臂及衣服遮挡对方球员的视线。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称:“实行无遮挡发球,并无意刁难中国队,只是想使比赛更加透明,这样才显得更加公平,使比赛的回合增多,观赏性增强。”
2003年的世乒赛,21岁的波尔就将孔令辉挑落马下,男单金牌被施拉格夺走,中国未能实现包圆。不过,接下来的2005年和2006年世乒赛,中国再次包揽了七项冠军。
2007年 奥运双打调整为团体
2005年10月2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瑞士洛桑宣布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下小项的新增和调整决定,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乒乓球项目的男女双打被确认调整为男女团体。
2007年初国际乒联更是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奥运会乒乓球男女团体比赛将取消四分之一决赛,团体小组赛只有四个小组的头名才能出线并入围半决赛,从而争夺最后的冠军……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针对乒乓球巨无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