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寿章:户外赛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
10月16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贵州遵义娄山关·海龙囤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的开幕仪式上,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就是前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吴寿章。“正是吴老当年的鼓励和支持,给了我们更多灵感,才有了现在户外登山运动遍及全国开展的局面。”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户外部部长张志坚对记者说。
21世纪以前,中国的户外运动依旧处在举国体制的专业化时代,面对市场开发、与国际接轨等多项难题,处于上下求索的阶段。2000年时吴寿章在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主抓奥运项目,虽然手头的工作是坚定地将奥运战略付诸实践,但是他对于非奥项目的生存和发展也一直十分关心。当年中国登山协会的研讨会上,吴寿章特意强调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要协调均衡发展,鼓励中国登山协会放宽思路,适应国家发展以及体育改革新形势,充分利用全国名山大川的优势资源,要办老百姓能够参与的比赛。
吴寿章回忆,“在人们印象中,中国登山队是中国体育界一支充满荣耀的队伍。1960年正是经济困难时期,国家还专门拿出一笔外汇到国外购置器材装备,3名队员实现了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伟大壮举,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地球之巅高高飘扬,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197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并配合科学考察珠峰取得成功。2008年配合北京奥运会,中国登山队再次登顶。但另一方面,登山不再仅仅是政治任务的时候,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登山协会就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继续发展高山探险的同时,大力推进群众性登山运动,努力开发登山市场,走出了社会化发展登山事业的新路子。”
近10年来,中国登山协会转变职能,一方面对外开放高山,满足国外登山者需要,另一方面为满足国内业余登山爱好者的需要,确立“服务、引导、规范”的工作方针。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等多地举办登山大会,培训登山爱好者,指导高山探险技术,宣传安全理念。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类登山俱乐部150余家,参加业余登山、攀岩和户外极限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遵义的比赛结合革命老区特色的“红色旅游”,又是登山协会着力打造的精品赛事。
“如果说把户外运动比作一匹马的话,那么马头就是全民健身。只有坚持它的带头作用,才能真正带动户外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深入。两个前蹄一个是高水平的竞技赛事,可以吸引大众的关注,从而产生兴趣;一个就是大规模的全国性群众健身活动,可以吸引大众亲身体验户外运动。两个后蹄一个是基础建设,为大众提供户外运动的场地;一个是组织建设,包括户外俱乐部,引导大众进行户外运动。马肚就是户外运动产业,马尾就是媒体的宣传。各个部分缺一不可,配合融洽就是一匹千里马。”张志坚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总结了户外运动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叶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