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亚少赛中国香港无论输赢都享受比赛

    俗话说,“无欲则刚”。第九届女排亚少赛小组赛,中国香港少年女排先后以3比2战胜越南队、0比3不敌中国国少队和泰国队,并在16日以2比3惜败于哈萨克斯坦队,1胜3负晋级八强。但无论比赛是胜是负,每个港少队员的脸上都挂着充分享受比赛所带来的笑容。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4日晚间的一幕,当晚港少队迎战东道主,也是本次亚少赛身高最高、整体实力最强的中国国少队。赛前的热身中,港少队和国少队隔网相对,按照惯例,一方在一侧场地训练网前扣球或发球时,另一方可以在另一侧场地安排队员练习接对方扣或发过来的球,身高力足的国少队员们的扣球掷地有声,港少队员只能努力去接,然而只要当某一位队员防守一个球后,其他队员就全部兴奋地欢呼起来,仿佛这并非热身,而是在一场真正的决赛中防守起一个极为关键的球一样。
    排球在香港拥有难以想象的广泛群众基础,此次随队来到成都的香港排球总会秘书处高级体育干事郭建全,之前曾长期担任香港女排主教练。据郭建全介绍,香港中学生排球比赛从每年的9月开始,至次年3月结束,按年级分为男女各3个级别,而全香港约400余所中学几乎均能组织起6支球队参加各级别赛事。这样一来,每个赛季就有近2400余支中学排球队相互之间展开争夺。此外,香港地区每年还有两次、3个组别的成人业余排球赛事,参赛选手多达5000余人。
    虽然群众基础广泛,但排球在当地却并没有很高的专业水准,郭建全介绍,无论政府投入还是赞助商支持,香港运动员均极难获得较多的经济回报,甚至知名运动员每月获得的补助与普通职员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在当地从事体育运动只能够成为一项业余选择。正因如此,无论青少年还是成人,体育训练和比赛往往只能在工作、上学之余进行,时间有限,水平提高自然非常有限。正如这支港少女排,队伍组建直至参加亚少赛,总共训练时间只有40余个小时,而且训练场地还得不到保证。郭建全说,香港寸土寸金,当地中学大多没有专门的室内球场,要想获得在公共体育馆训练的机会,香港排球总会也无法得到“优惠”,必须和普通群众一样提前通过网络预订。为了组织这次港少队集训,队中的女孩子们等候在电脑前,一待球场开放,便拼网速、拼手快,才订到了这40来小时的训练馆使用时间。
    虽然没有更多的专业训练机会,平均1.685米的身高也让进入亚少赛八强之后的港少队很难争金夺银,但这群小姑娘们仍然从比赛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这种简单的快乐正是排球给予的。

(苏  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