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冠军杯赛落幕三位导师分享感受

    首届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已落下大幕,在这5天的足球活动中,小球员们充分地感受到了足球的快乐。就在球员们比赛期间,三位校园足球优秀讲师冒着烈日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
    李春满,原北京国安队助教,现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校园足球优秀讲师;陈长红,北京京西足球训练营的总教头、校园足球优秀讲师;杨光,校园足球优秀讲师。这三位教练组成了本届冠军杯赛的“观察团”。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赛事期间负责观察和了解、选拔优秀小球员。
    一支笔、一本秩序册外加一个相机,三位校园足球讲师开始忙活开了。陈长红教练在1号和2号场地的围栏边上看孩子们比赛,时不时地在秩序册上圈圈画画成为了他工作中的一部分。从陈长红手中的秩序册上看,大大小小的圈圈几乎布满了花名册。在3号至6号场地的围栏中间,李春满和杨光则在一个大雨伞下“蹲点”。时不时地朝着比赛场地内的情况拍照成为了两位教练工作的一部分。
    一个上午的比赛下来,三位教练是最后步入食堂的。待球员们吃饱回住处后,三位讲师才盛好饭菜吃起来。饭后,三位教练的简短午休时间则被统计观察数据和交流所占满。一晃,下午的比赛又吹响了哨声,观察球员又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几天下来,三位教练可谓是冠军杯赛中最辛苦的人。
    在国庆佳节之际,放弃与家人团聚玩乐,来到冠军杯赛现场观察小球员成为了他们国庆期间的工作。但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快乐的源泉占满了他们的假期。5日傍晚时分,等三位教练忙完后记者就冠军杯赛中所见所闻采访了他们。
    李春满首先表示:“总体来说,本次参加冠军杯赛的球员质量期望要高一些,选拔的学生能力要稍强,很多学生很有潜力。”陈长红教练接着说道:“孩子们都很开心,他们从比赛中收获了乐趣。孩子们一点一点在提高,体会到了进球的快乐。选拔优秀球员的面要比在夏令营活动中选拔的面更多。”“小球员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是当地的冠军,而学校的足球水平则客观地反映当地的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杨光补充说道。
    除了观察小球员踢球之外,这三位教练还在场地边上观察各队教练员们在指导方式上的变化以及不足。李春满指出:“有些教练员在指挥比赛时忘记了自己是个教育者的身份,对于裁判判罚表示不满,不雅的举止时有出现,这是非常不好的。而在赛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有的球队有准备,而有些就没准备。准备活动如何去做,这很考验教练的水平。”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李春满直言,他在观察教练员期间看到有个别教练对孩子们进行“喊”、“吼”。其实,这些是教练员在传达信息时一个错误的方式。“喊得越多,孩子们越紧张,而这样孩子们就会放不开踢不好。”李春满说。对于该问题,陈长红也感触颇深,他表示:“不是说教练喊就能改进提高,教练员要重点认识如何在现场指挥比赛。而这也将成为我们讲师对基层教练员培训的课题。”
    通过记者的观察,在比赛中很多学校代表队因水平差距等原因,有的大比分输掉了比赛,但球员们依然顽强地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对于孩子们的表现,李春满表示:“看到很多球队大比分落后,球员没有放弃。通过参与去感受足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既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锻炼孩子们如何去面对失败。”
    据了解,三位讲师将从全部参赛队伍中选拔出有天赋有能力的小球员作为希望之星,而这些受评的小球员则有机会参加到明年的校园足球冬令营。而就希望之星的定义上,李春满教授给予了专业的回答:“虽然希望之星是选拔相对突出的孩子。可是经过系统训练后,没有发现的孩子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有的孩子说不定会在以后的训练中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大家不要对希望之星的认知上出现观念上的误解。”“希望之星选拔只是一种形式,但是对通过希望之星选拔后的孩子要走的路,他的生活、训练、比赛环境是不是真的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土壤?”陈长红教练说。
    首届冠军杯赛已经落幕,但就此次比赛的举办能否变成一项延续性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三位讲师各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李春满率先表示:“随着条件的成熟,比赛能够按照孩子的成长变化往上发展,争取加入初中组的比赛。”陈长红则表示:“我们不妨把过去的杯名拾起来,希望杯、幼苗杯、萌芽杯、贝贝杯。分年龄段来比赛,在冠军杯当中分成各个级别的比赛。这是一个传统,我们过去参加的比赛为什么不拾起来。”“只要场地和接待能力达到,办成一项传统的赛事应该不是问题。”杨光最后说。

(腾 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