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校园足球联赛快乐升级孩子热情高涨

    日前,武汉市开展校园足球的59所中小学的足球小将们聚集在市足协江汉二桥体育训练基地,开始了2012-2013赛季武汉市校园足球联赛第二阶段赛事的征程。
    从各区主客场赛制改为集中赛制,升级后的校足联赛增加了市级联赛阶段比赛场次,强强对话的机会多了,比赛质量提升了,孩子们的热情也提高了,“快乐足球”再次得到了更好的阐释。

“强强对话” 机会增多

    在武汉市被列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城市的大背景下,2012-2013赛季武汉市校园足球联赛第二阶段的赛事,一改此前校园足球联赛分区进行的主客场赛制,将全部校园足球学校请到江汉二桥体育训练基地,开展市级联赛,整个赛事持续五个周末,每支球队可以踢到9场比赛。
    在整个赛事期间,由中国足协教练员讲师、武汉市著名的基层足球教练员邓世俊等人组成的专家组,将负责挑选出一批表现出色的小球员。市足协将组织训练营活动,对这些足球苗子进行集中训练。
    与在各区间进行的校园足球联赛相比,校园足球市级联赛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带队打比赛的万松园路小学教练文婷表示,在之前的校园足球联赛中,万松园路小学队只能与江岸区其他学校的队打主客场比赛,一周只有一场,改成市级联赛后,球队每周都可以踢上两场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支传统足球学校,万松园路小学队的对手更多了,来自全市各区的强队都可以在一起比赛,质量自然提高了,“孩子每天练的技术在比赛中也能够得到运用。”

集中比赛 弱队提升

    相比万松园路小学队的收获,来自蔡甸区的新农小学队的收获则是大开了眼界。在参赛的队伍中,新农小学队是刚刚开展足球运动不久的校园足球新军,今年刚刚参加校园足球联赛,万松园路小学队则是武汉市传统足球名校。两队之间的比赛也极有意思,新农小学的孩子们比万松园路小学的孩子们普遍高出一头,在比赛中却很难从小个子们的脚下抢到皮球,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输球后的新农小学教练员笑着对记者说:“个高没用啊,别看对方的个子小,但技术好,灵活,我们连球都抢不到,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这位教练员介绍,在蔡甸各校足球运动开展得晚,上半学期的校足联赛都是在区内的几所学校间进行,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有这样的机会,对于孩子们技术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在振兴路小学队的首场比赛结束后,队员们三三两两坐在草坪上,观看另外一场比赛。记者看到场景极为有趣,一帮看球的孩子中,有玩拍手游戏的,有在阳光下看课外书的,还有一名队员独自练着颠球,足足练了有20分钟,也许,这就是享受快乐足球的意义吧,黄陂前川五小的教练杨涛证实说:“把比赛搬到市里集中来打,对孩子们的足球热情的确是有促进作用,大家听说可以看到更高水平的对手并能与其比赛都非常兴奋,我们队就有好几个孩子放弃了周末培优的时间呢。”

(朱文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