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的女篮国手露雯为恢复状态发狠训练
身高1.90米,主打3号位,联赛场均11.3分,最高得分27分——露雯是个蒙古族姑娘,外貌也有蒙古族人的特点,颧骨较宽,眼睛总像一轮弯弯的月亮,说起话来不停地闪动着笑容。
或许大草原特有的文化对露雯的成长有着无声的影响,这个姑娘性格极为开朗,说起话来语音浑厚。采访时记者忘了问她是不是爱唱歌,但从声音判断,露雯唱起歌来一定很有草原特色。
露雯的篮球生涯开始在小学六年级。“毕业那年的暑假,因为没有作业,所以就报了一个篮球训练班,结果打着打着就被教练发现,之后进了专业队。”露雯所说的教练,正是多年来一直在大草原播撒篮球火种,上世纪70年代拥有“亚洲第一跳”美誉的前国家男篮队员李玉林。“后来郑海霞教练专程到鄂尔多斯来看我,随后我就在2002年底进了八一队,成为专业运动员。”当时生性活泼的露雯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一中就读,一次偶然的篮球训练班,就把她领入了五彩斑斓的篮球世界。
进入专业队后,2005年露雯才开始上场打球,之前3年都是在练基本功。露雯是一名防守型的队员,不但有身高,而且身体条件很好,“我能跳,臂展长,防守空间也大,挂切有优势。”能有如此好的身体条件,露雯是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爸爸比我高,有1.90米多,妈妈1.74米,他们原来都练田径,父亲的爆发力很好。”露雯出色的爆发力也继承自父亲。
露雯的“晴雨表”和篮球有直接关系,“我经常给自己制订一些小目标,如果能完成,就特有成就感,特享受,特开心。”但篮球带来的伤病也给露雯添了不少的苦恼,她的膝关节和脚腂做过两次手术,阴雨天时双腿特别不舒服,而且很疼。“最痛苦的还不是身体的不适,而是很多动作别人能做,我却有困难。”
本次中国女篮集结,起初露雯是在国奥队,看到昔日很多队友都来到了国家队,露雯能正确把握自己。“我身上有伤病,需要很好地恢复,才能赶上大家。”为了能赶上国家队的节奏,露雯从去年就开始发狠训练。“去年3月底腿上做了手术,医生说恢复需要6个月,但这样就会错过俱乐部赛和联赛。我当时非常着急,暗自下决人挑战自己,争取早日站在球场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露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手术后不久她就开始训练,虽然很疼,但她咬牙坚持。“练不了下肢就练上肢,练不了全身就练局部。就这样,两个半月后,我终于站到了球场上!队友和教练都十分惊讶。”说这番话时,露雯很放松,但她告诉记者,当时非常艰难,而且会疼得一身汗。这位内心有股狠劲,非常坚强的姑娘告诉记者,“如果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就必须加倍努力,这种愿望会成为前进的动力,促使自己更努力。”她还补充到,“当然,我当时也比较幸运,现在国家队负责体能的教练TC(据介绍,他的名字一大串长,大伙都记不住,所以他就让队员们称自己为TC)当时在我们那里工作,他为我制订了一个不错的恢复计划。”在TC的指导下,露雯一点点战胜了自己,奇迹般地创造了一个令医生都感神奇的短康复周期。
回到球场,露雯又遇到了很多难题,“训练量一大,我的腿就反应强烈,膝盖前后都有积液,肿得厉害。尤其是在做蹬转或防守时会很疼,但我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并在训练后及时进行治疗,针灸、烤电理疗等。”就这样,露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再次驰骋在了篮球场上。
如今已进入女篮国家队的露雯,又给自己制订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里约奥运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站在里约的赛场上。”
(孙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