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射箭运动员郭梅珍:为射箭执著一生
郭梅珍和汝光给儿子起名“希尔丹”,这个名字在锡伯语里的意思是“箭”。而这个名字,也是郭梅珍身边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建议。郭梅珍和汝光都是我国著名的射箭运动员,这对伉俪创造了一段佳话——他俩在1982年全国射箭锦标赛上包揽了个人项目的全部十枚金牌。
锡伯族素有“好骑善射”的美名,作为锡伯族人,郭梅珍好似天生的射箭好手。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每逢西迁节和各种节假日活动,射箭都是固定的节目。受到长辈们的影响,郭梅珍也从骨子里爱上了射箭。
1973年,郭梅珍19岁,作为回乡知青,她加入了察布查尔县射箭业余队。郭梅珍回忆,当时有近百人参加了选拔,最终只入选了12人。那时选拔方式很简单,教练演示如何拉弓,参加选拔的人就“依样画葫芦”,结果很多人都无法拉开弓。“我一拉弓,太轻松了,一点儿都不费劲。教练说:‘明天你来啊。’”
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工作,郭梅珍只得每天晚上训练一两个小时。没有固定的场地,就在生产队队部里找一块空地训练;没有靶,就在纸上画个靶贴到土墙上;没有箭,就用修剪好、烤干的树枝作箭。到了1974年,队里就剩下6个人,并参加了全国比赛。郭梅珍说,我们谈不上成绩,就是去观摩学习,掌握一些新技术,回来后加强训练。
1976年,郭梅珍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是接受动员,去克拉玛依当工人,这样进城、转正、工作都实现了,还是继承父辈传统,排除万难,继续射箭事业,郭梅珍拿着去克拉玛依的申请表格,纠结了一晚上。“我喜欢射箭,我舍不得走,而且我感觉自己已经开始入门,走了太可惜了。”郭梅珍做了决定,于是她找到县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她争取到了机会——成为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中学教师,并负责中学业余射箭队的训练。学校两张弓,家里一张弓,就是这样的条件,郭梅珍用刻苦书写了她射箭事业的辉煌。
1979年的第四届全运会射箭比赛上,郭梅珍夺得了四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当时我们是一鸣惊人,参赛队伍中只有我们一支业余队。”郭梅珍的话里满是骄傲,“我的每场比赛都比前一场发挥得好,自信心在不断上升。”1980年郭梅珍被调入新疆射箭队。
“一天当两天用,别人走路,我们就要跑步”是郭梅珍的训练作风,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她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只要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坚持,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这是不服输的郭梅珍的人生信条。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四届全运会后,郭梅珍入选国家队,她不断在全国、亚洲以及世界射箭比赛中斩获优异成绩。时光转换,到了2005年,郭梅珍成为国家射箭男队主教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带领的中国射箭男队获得了男子团体铜牌,填补了我国男子射箭奥运会奖牌的空白,创造了历史。
郭梅珍获得过诸多荣誉,然而心怀感恩的她将这一切归功于家人、教练、组织等。当年年幼的儿子抱着郭梅珍不放,藏起她的行李,哭喊着“没有安全感”等等,太多让郭梅珍心疼的情节。然而为了热爱的射箭,郭梅珍一路勇往直前。如今已经退休的她,仍然放不下射箭。从2011年开始,她致力于家乡察布查尔县射箭的普及,免费为县里的学校进行训练指导,为的就是培养射箭的接班人,为国家射箭队输送新鲜血液。
(李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