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成就成功典范 助推中国体育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体坛有两大好消息,一是彭帅携手宝岛台湾选手谢淑薇登上了大满贯温网女双冠军,成为中国金花中又一位大满贯冠军球员;二是中国女子沙滩排球组合薛晨/张希也几乎在同样的时间为中国排球首夺沙排世锦赛冠军,创造了历史。细细观察可以得知,两者成功的背后都有着运动员主动迈向职业化,主动靠近高水平的经历,这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与职业化接轨的成功探索与典范。
    在国际体坛中,网球与沙滩排球都是高度国际化、职业化的运动的项目,而两个项目的特点也决定了运动员必须配合赛事商业开发,以巡回比赛挣奖金为核心。网管中心从李娜、郑洁、晏紫、彭帅这一代运动员开始,逐步探索职业化改革,尤其是2009年网管中心决定让这些名将“自主单飞”,完全按职业化的要求备战、参赛,这几位选手非但没有受困于自负盈亏的财政压力和自给自足的放羊式管理,反倒大踏步前行,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跃上世界网坛之巅。
    中国沙滩排球从发展之初也走上了“准职业化”的道路,排管中心早在2001年就提出过沙排的职业化改革。但由于项目的影响力和主流运动相比毕竟有限,加之在国内的群众基础薄弱,职业体育不发达,所以职业化进程举步维艰。
    和中国女网走向国际化初期采取的模式类似,目前中国沙排选手主要还是以国家队为基础,出国参加各项职业赛事。其实,中国沙滩排球经过这些年紧随国际潮流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项目之一,每年在全球众多的职业巡回赛中,中国选手频频亮相,另外在国内也有十多站巡回赛也逐渐兴起。但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沙滩排球只能说是传统体制下一项相对“另类”的运动项目,职业化进程依然非常缓慢。
    这一次沙排姑娘在世锦赛上创造了历史,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沙排职业化改革,并为中国排球最终实现整体的职业化改革积累经验。对于正在寻求突破的中国沙排来说,在优秀人才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把握好举国体制与职业“单飞”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就完全有可能像李娜那样,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沙排特点的成功之路。
    除了网球和沙滩排球之外,在田径、高尔夫、拳击、斯诺克和自行车等个人项目上,中国体育界也在积极鼓励并支持选手进军职业化。4月的高尔夫大满贯美国公开赛,不到15岁的中国选手关天朗成为该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赛选手,并获得象征赛事最佳业余球员的银杯奖;中国职业拳坛第一人熊朝忠成功卫冕WBC迷你轻量级拳王,从矿工到拳王,他见证了职业化奇效;还有丁俊晖的斯诺克成长之路……职业化取得成功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这些选手受益于职业化的同时在另一个侧面也印证着中国体育的发展壮大。
    近几年来,国际奥委会越来越重视职业体育,因为这些运动能给奥运会带来更多的人气和赞助收入。罗格之所以要力推高尔夫和橄榄球这样的项目,是希望奥运体育也能从发展迅速的职业体育中汲取营养,这些职业项目自然也希望得到奥运这样一个传播平台。依然以奥运战略为主旨的中国体育如何在这些有着高曝光度的项目中找到立足点和新的增长点,是提高自身影响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增加话语权的关键所在。

(叶珠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