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赛表现欠佳中国男网突破仍任重道远

    如果将拥有“中国金花”杰出表现的深圳网球公开赛形容为“中国网球人的盛宴”,那么原本应该顶起中国网球另外“半边天”的中国男子网球选手的发挥就只能用遗憾、尴尬来形容了——北京时间12月29日,曾经创造了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单打世界最高排名的张择在清奈公开赛资格赛次轮0比2败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摩尔多瓦球手阿尔伯特拍下;一天之后,“中国一哥”吴迪也在布里斯班资格赛0比2输给了年仅17岁,世界排名第628位的澳大利亚小将科基纳吉斯……
    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中国网球人:为什么我们的女单、女双选手可以屡屡在奥运会、大满贯甚至WTA年终总决赛上取得突破,偏偏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不行?
    小威的教练,法国人穆拉托鲁的话很有启发性,他说:“相比培养一名优秀的女子运动员,培养一名优秀男网选手更加困难,一名女子选手只要拥有一样或几样‘武器’就足以笑傲群芳,但男选手除了要拥有过硬的技术,对于网球运动也需要有极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按照穆拉托鲁的理解,中国男子网球选手之所以不给力,主要还是因为“对于网球运动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中国网球,尤其是中国男子网球的从业者,对于穆拉托鲁的说法可能很难认同,但相比于张择在今年中网首轮输给澳大利亚球员托米奇后说的“差距主要是发球和接发球”,真实的情况还是我们的男子网球选手较之世界一流高手差距是全方位的。
    我们或许可以从身体素质找原因,或许可以从基层教练水平找原因,或许可以从中国网球的整体氛围找原因,但真正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男子网球运动没有达到世界职业男子网坛的基本要求。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衡量一国网球职业水准的最直观标志就是拥有的职业球员的数量:纵使我国已经培育了许多“金花”、“小花”,但在男子网球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现在的张择、吴迪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职业球手”,因为他们通过参加职业比赛的工资还不足以支付教练团队、医疗团队、后勤团队的费用。
    当今职业网坛,通过参加比赛赚取费用的做法早已是惯例,但我们的男选手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如果只能参加资格赛这样的比赛,那么“转入职业化”只能是一厢情愿。
    好在中国网协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并已经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像今年中旬成立的职业部,就是给介于“业余”、“职业”间的球员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张择、吴迪“逐渐职业化”的过程中助推一把。
    尽管有这样的利好,相比于女子网球选手的突破,中国男子网球选手的前进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诚如吴迪在今年的上海大师赛赛后所说,他们所做的,还是为未来人摸索出一条道路。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