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选秀井喷 “14一代”成色仍需考验

    最近30年,NBA曾涌现过3个选秀“黄金时代”——锻造出乔丹、巴克利、奥拉朱旺的“84一代”、贡献了科比、纳什、艾弗森的“96一代”,以及詹姆斯、安东尼、韦德、波什齐齐在列的“03一代”。在需要不间断刺激的职业体育赛场,媒体、赞助商、观众当然希望新秀质量颇高的“14一代”成为第四个“黄金时代”。
    但这一切真会那么顺利吗?
    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在尚未经过正式比赛验证的情况下,任何的“明日之星”、“球队拯救者”、“大场面球员”都还只是“纸老虎”。
    远的且不说,单说上赛季的“状元”安东尼·本内特,虽然此君当选状元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但毕竟也曾被冠以“下一个巴克利”的华丽头衔,与如今“下一个詹姆斯”之于维金斯、“下一个安东尼”之于帕克如出一辙!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下一个巴克利”场均数据只有可怜的4.2分、3个篮板,就像《太空大灌篮》中被外星人偷走了球技的巴克利……
    或许在身体素质和球风特点上,本内特、维金斯、帕克有和巴克利、詹姆斯、安东尼接近的地方,但巴克利、詹姆斯、安东尼之所以成为不世出的巨星,并不是因为他们像之前的“谁”,而是成为了现在的“谁”——只有付出了相应的努力,在球场上打出让人信服的表现,辅以一点点的运气,“准球星”才有可能成为真球星。如若不然,即便是像奥登这样“未进NBA便已经红透大江南北”的人物,到最后也只能是个笑话。
    媒体的大量介入,对于NBA深度推广、全球推广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一些原本有可能成为优秀球员的年轻篮球选手来说,媒体的过分关注却未必是一件好事,毕竟年轻的他们不是人人都能将舆论变成动力,将夸赞转化为行动。
    对于媒体来说,他们对超级新秀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自2008年的罗斯之后,还没有哪一名新秀能像他一样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改变整支球队的命运,甚至联盟的总体实力格局。但实事求是地讲,在如今的NBA,尤其是强队的阵容结构下,一名新秀想要成为“与联盟为敌”的超级英雄并不现实,甚至就连杜兰特、格里芬这样级别的球员,也是在迎来了韦斯特布鲁克、保罗这样水准的帮手之后,才真正成为联盟的核心球星。
    诚然,相比于过去几年,“14一代”新秀的整体水准高于往届,但如果没有球员自己的努力,没有球队的配合,没有机缘的眷顾,或许他们也不过只是会成为“被遗忘的一代”,连记忆的渣子都留不下。
    “14一代”究竟是神是人、是龙是虫,还要留待下赛季再做分晓。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