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球亟需抓住解决的“核心问题”

    有太多理由把“三大球”放在一起论道,几乎是最有影响力的三大项目有太多相近,乃至相同的特点(技战术、位置、选材……)。
    比如组织进攻的那个“人”,足球叫中场核心,篮球叫组织后卫,排球叫二传,皆须臾不可或缺。足球中场核心之重要从广州恒大孔卡走后的混乱和判若两人即清晰可见;篮球若没好组织后卫穿针引线,其他人很可能会成为站桩,相互间形不成联系;而排球若缺了二传,根本就打不起来……
    看着中国女排俩“未来之星”二传沈静思和王娜在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的种种“失误”——传球路线、意图太明显、太缺乏出其不意,经常传球不到位,非太远、即太近,关键时刻还有触网、连击般低级失误……一个强烈感觉是:中国女排和中国三大球亟须从“核心问题”抓起。
    排球二传角色非常独特。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天然的领袖气质,显然需有类似于艺术家那般内在天赋(不仅是身体条件),且需很早定型。主攻、副攻、接应,角色皆可互换,且人数众多,近年新增设之自由人,很多皆先打进攻,后因个矮临时改的。但二传则须在练排球二、三年后(10岁左右)即确定下来(晚了就练不出来),且“终身不得悔改”。一支球队20人左右,只能出一个半二传(替补上场机会与足球替补门将接近)。
    男足国青、国少亚洲预选赛遭淘汰,有人抱怨选材面太窄,只有区区几百人……那更小众的中国女排国青、国少又会如何?按200人算,二传仅屈指可数10人左右。换句话说,中国女排5年后前途如何,只需看当下几十个14、5岁初中、高中二传的水平如何即可。或,中国女排如今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上的地位,其实早在沈静思、王娜10岁左右时即已在“冥冥中”确定?再或者,70%已由她俩所在中小学体育老师、体校教练早早决定,剩下30%才由省市队教练和国家队主教练郎平决定。
    足球中场、篮球组织后卫无须像排球二传般不可代替和过早定型。足球常有3、4个、甚至有时还5个中场,尤其如今更细化到前腰、后腰,全攻全守更让各位置间分工越来越模糊,谢峰从快马前锋变成专盯快马的边后卫,巴西世界杯荷兰队库伊特也从前锋突然变成助攻边后卫,业余足球里还有前锋踢不动踢中场,再跑不动踢边后卫之事;篮球常有两个后卫打控球,情急之下詹姆斯、奥尼尔、姚明那样的前锋、中锋,也可从后场到前场一条龙。但像孔卡、哈维、伊涅斯塔那样的中场核心,及“魔术师”约翰逊、纳什、艾弗森、“郭艾伦……那样的组织后卫,都和排球场上最优秀二传孙晋芳、沈富麟、金浩哲……一样,同属几年、十几年才出一个,可一个人改变比赛内容“可遇而不可求”之才。
    孔卡走后恒大越踢越乱,中超、亚冠举步维艰,还应给中国足球以如此启示:应像发现和挖掘排球二传那样发现和培养容志行、彭伟国、曹限东那样的技术、智慧型中场——而非一味追求高大全,眉毛胡子一起抓。
    既属先天非常重要的天才,又如何发现、打造?唯有在学校、甚至小学即让更多孩子参与、自由发挥,然后辅以大量场边拿着放大镜的“伯乐们(基层教练)”,细心发现和保护稍纵即逝的天赋苗子……然后才是后天99%的汗水和艰苦训练。
    这不就是正在做的足球“从娃娃抓起”吗?
    为什么只是足球?绝对还应有三大球、田径、游泳和所有体育项目,还有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等所有“文学艺术项目”,应从所有青少年都参与的教育入手,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兴趣入手,从最多参与和自由选择入手,像纳什般开始踢足球或别的项目、后来打篮球,既先打下全面基础又最终找到最大天赋所在。任天赋在眼皮子底下溜走无动于衷和闭着眼拉郎配般苦练缺天赋之庸才,皆为最大浪费。
    中国体育要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抓住(田径和)三大球这个核心问题,而抓好三大球首先在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场上“核心”问题。

(周继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