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网球赛事中国赛季 大哉!美哉!

    20年,足以让一个婴孩成长为翩翩少年;20年,也能够让职业网球运动在中国开花结果。
    自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职业网球运动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年光景,在这特殊的年份里,“礼物”翩然而至——从9月初的香港公开赛开始,到10月中旬的上海大师赛落幕,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有上海大师赛(ATP1000)、中国公开赛(WTA1000、ATP500)、武汉公开赛(WTA500)、深圳公开赛(ATP250)、广州公开赛(WTA250)、天津公开赛(WTA250)、香港公开赛(WTA250)等多项赛事相继亮相,构成了丝毫不逊于温网系列赛、美网系列赛的夺人眼球的网球中国赛季。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这个时候,国内高水平职业网球赛事还只有上海大师赛、中网、广网三项,但一年之后,网球赛事数量就在我国成几何级数激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以李娜为代表的“中国金花”的带动下,国内网球市场得到了巨大的扩张和发展,像今年刚刚启动的WTA500赛事,武汉公开赛,其最主要的宣传口号就是“李娜家乡的比赛”,科维托娃、利斯基这些李娜的闺蜜们也毫不避讳地表示,就是想到李娜的家乡看看才参加武汉公开赛。
    在欣赏李娜们球场上英姿的同时,中国观众也越来越深入地接触职业网球运动,已经有很多人为了小德而选择到中网观战,为了费德勒而选择到上海大师赛助威。诚如中网总经理张军慧所言,李娜的带动效应已经让中国观众对网球项目的理解进入了新的层次,国籍已经不再是中国球迷选择支持对象的唯一因素。
    张军慧所言不虚,即便李娜在中国赛季之前突然宣布退役,也不妨碍这一个月的“中国网球热”:从北京到香港、从武汉到广州,如果不谈点有关网球的话题真的已经“OUT”了;网球明星们也一改以往到远东参加比赛走马观花的态度,而是提前几天甚至提前一周到比赛地配合组委会做宣传、推广工作,莎拉波娃、小德这些人气明星甚至不忘在中网期间组织自己的球迷见面会、签售会;球迷、明星忙得不亦乐乎,赛事经营本身也取得了不错效果,中网继去年收支平衡之后,今年首次盈利,上海大师赛也持续着收支表快速蹿红的势头……都说球迷、球员、赛事组织者的多方共赢是职业体育赛事的最高追求,那么现在,网球中国赛季已经将追求变成了现实。
    大,肯定是网球中国赛季的标签之一。别的且不说,单看星光熠熠的冠军阵容就可见一斑:穆雷(深圳公开赛)、德约科维奇(中网)、费德勒(上海大师赛)、利斯基(香港公开赛)、尼库莱斯库(广州公开赛)、科维托娃(武汉公开赛)、莎拉波娃(中网)、里斯克(天津公开赛)……毫不夸张地说,刚刚过去这一个月就是职业网坛大腕巨星们云集的大聚会,无论你走进任何一项赛事、任何一座球场,都能看到你心仪的球星。更加难得的是,明年网球中国赛季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珠海将承办WTA超级精英赛,这样,算上年初的深圳公开赛,仅WTA赛事,明年国内观众就能在家门口看上七项。
    美,则是网球中国赛季的另一大特色。越来越国际范儿的中网、上海大师赛的赛事组织、包装自不必赘言,即便在年轻的武汉公开赛、深圳公开赛上,也随处可见对观赛礼仪越发了解的中国球迷,他们不会在球员比赛时使用闪光灯、来回走动,而是会像其他成熟网球赛场上的球迷一样,在适当的时候送上适当的助威方式。商家们也越来越擅长在网球赛事期间做自己的推广、营销,据说某些商家仅仅在中网期间获得的商业回报,就达到了全年总盈利的一半以上。
    当然,作为热爱中国网球的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了很多中国网球后起之秀们在本土赛场上的闪光:郑赛赛、王蔷、段莹莹、朱琳、张恺琳、王楚涵这些昔日还多少有些陌生的名字似乎一瞬间就出现在了中国网球迷面前,原来除了“金花”,我们还拥有这么多的“小花”、“小草”,拥有如此丰厚的网球金矿。而对于这批年轻运动来来说,能够在本土参加比赛也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不必承受旅途、时差带来的疲劳,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省出国比赛的开支,两全其美。
    当然,相比于动辄拥有数十年、百余年发展历史的欧美高水平职业网球赛事,我国对于职业网球赛事的拓展还刚刚起步,在品牌深化、差异化经营、相关产业开发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拥有巨大的中国市场,相信网球中国赛季未来一定能寻找到“最中国”的发展之路,为职业网球运动,为拥有巨大网球需求的国人,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