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网坛“开年大戏”2015澳网三大期待
1月19日,2015赛季职业网坛“开年大戏”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就将拉开帷幕。虽然同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亚洲杯“任性”地抢占了本赛季澳网的一部分关注度,但作为职业网坛最有影响力、最美妙的赛事之一,澳网也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值得期待的地方。
期待一:男单从传统到颠覆?
澳网男单赛场曾长时间被“传统”垄断——从2006年到2013年,“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一直在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手中来回交换。但上赛季,励精图治的瓦林卡打破了“三巨头”对澳网男单冠军的垄断,一路上连克之前的冠军德约科维奇、纳达尔,职业生涯首次捧起大满贯男单冠军奖杯!
瓦林卡的夺冠并非没有道理:“老冠军”费德勒随着年龄增大,不可能继续在各项赛事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纳达尔原本就不擅长澳网这样的高弹橡胶球场,职业生涯只在2009年登顶过一次;从技术特点上看,德约科维奇无疑是为澳网而生的,出色的底线技术让他在罗德·拉沃尔球场游刃有余,但因为每年年底状态太过出色,年初又有太多表演赛,小德在年初的表现大都不太稳定,不排除今年依旧无法夺冠的可能。
“准冠军”们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自然给了“颠覆者”们机会,除了卫冕冠军瓦林卡,实际还有大量球员对澳网男单冠军奖杯虎视眈眈。
首当其冲的就是同为“BIG4”成员的穆雷,上赛季末段,穆雷的上升势头让人惊讶,今年冬训,英国人又埋头苦干,在汗水中度过了圣诞、新年假期,考虑到2013年、2011年、2010年穆雷曾三夺澳网男单亚军,一旦其他竞争者表现不佳,穆雷极有可能加冕职业生涯第二座大满贯男单冠军王座。
值得关注的还有锦织圭、西里奇、德米特洛夫、特松加等人。
在墨尔本的骄阳下,澳网男单赛场势必迎来一场血战。
期待二:女单从颠覆到传统?
相比于澳网男单赛场上的“传统”主旋律,近些年澳网女单赛场则一直是“颠覆”唱主角:上赛季李娜的夺冠自不必提,和李娜争夺“达芙妮杯”的,居然也是名不见经传的齐布尔科娃;2011年—2013年,澳网女单冠军也分别属于克里斯特尔斯、阿扎伦卡(2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女单强者小威、莎拉波娃。
今年澳网女单赛场,“颠覆”意味似乎更加突出:卫冕冠军李娜已经宣布退役,只能以“澳网挚友”身份身着正装来到墨尔本;阿扎伦卡更是因为长时间的伤病早已退出了“争冠军团”,甚至就连“种子选择”的身份都没有获得。“颠覆”的接连而至说明今年“达芙妮杯”争夺又将意外连连?有可能!但更加可能的是,回归传统。
和纳达尔一样,在澳网赛场上,莎拉波娃的“荣誉清单”也很有限:只在2008年夺冠一次,2012年打入决赛,但败在阿扎伦卡拍下。今年冬训,莎拉波娃和过去几年一样在训练场、度假场所、商场三头跑,忙得不亦乐乎,但其竞争状态却较之以往好了不少。之前莎娃曾经表示,希望在2015年赢得更多冠军。或许年初的“达芙妮杯”,就会被镌刻上俄罗斯美女的名字。
小威热身表现并不好,在霍普曼杯上接连输球,甚至还提出了要在比赛中吃冰淇淋的“雷人”要求。但“女王”永远是“女王”,只要保持身体健康、专注力一致,女子网坛现有的哈勒普、科维托娃、布沙尔等人应该都无法真正撼动小威的“女王”地位。
一个合理的推断是,今年澳网女单冠军会在赛会头号种子小威和莎拉波娃之间产生。
期待三:“后李娜时代”中国军团表现如何?
失去李娜绝不仅仅是澳网组委会的损失,更是中国网球界的损失,短时间内,中国网球都将承受“后李娜时代”的痛苦。
从排名上看,彭帅无疑成为李娜之后的“中国一姐”,但湖南妹子在大赛中的表现一直不太稳定,之前的热身赛也是表现惨淡,因此想要在墨尔本重现上赛季法拉盛的荣光,难上加难。
张帅是另一个期待点,但因为伤病、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已经26岁的张帅似乎很难再上一个台阶。今年澳网,张帅首先要完成的目标应该是赢下自己大满贯单打的首胜,而非寄望于其他不切实际的目标。
倒是“小花”郑赛赛之前表现颇佳,很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但诚如深圳赛上脆败在哈勒普拍下一样,即便状态出色、上升势头明显,在硬实力上,以郑赛赛为代表的“中国小花”还有很大差距。
女双曾一直是中国网球立足世界网坛的重要资本,彭帅、谢淑薇组成的“海峡组合”更是震惊网坛。可随着二人的拆对,或许这一优势也要丧失了,全新组成的彭帅/徐一幡组合还不具备和女双强手掰手腕的实力。
女子尚且如此,男子更不用说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祝福男单“独苗”张择在赛场上收获更多。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