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药都本溪队迅速提升走近少帅郭士强

    第一次独家采访郭士强,还是在2009年,那是在他走麦城亚锦赛失利之后,记得那时他回答问题十分谨慎,记者也不愿意往他伤口上撒盐,所以很多尖锐的问题没有提及。
    如今郭士强作为主教练,把上赛季排名第七的辽宁药都本溪队成功地带入第二名,并且还制造了17连胜的佳绩,这让41岁的郭士强再次走进记者的视野,又一次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亚锦赛学费昂贵

    再次谈起2009年亚锦赛,郭士强没有回避,“当时国家队没有拿到冠军,我没能完成任务,心里非常难受。”输球当晚,郭士强一夜没能入睡,场上发生的一切像过电影一般在他的脑海中翻腾,让他感到痛到了心灵深处。“我心里非常难过,但没有找人聊天去释放压力,而是一个人默默承受。”之所以这样闷着,是因为他觉得“作为主教练,应该有男子汉坚强的一面,必须学会独立去面对困难与压力。”
    郭士强告诉记者,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或郁闷之事,他都习惯与自己“说话”,更可贵的是,在如此的压力之下,年轻的他从没掉过一滴眼泪。
    造成郭士强当时“压力山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强烈的自责感。“你在这个位置上,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一个团队的荣誉,是代表国家去作战的。”如此崇高的责任感,让当时第一次担任国家队主帅的郭士强彻夜难眠。
    事实上,当时年仅35岁的郭士强赛前做了十分充足认真的备战。“我们做了各种预案,准备得非常细致,”但他也承认,“对伊朗这样的亚洲强队,现在来看当时的准备有所欠缺。”在那次比赛之前,郭士强给尤纳斯当了4年助理教练,但独立操刀征战亚锦赛还是第一次。
    客观地说,郭士强当时也有些不走运,因为他接手中国队是在奥运会后,在中国男篮奥运会取得八强好成绩的时候,国人和媒体都沉浸在“中国体育很强势”的喜悦之中,看不到缺少了姚明等主力球员的国家队已危机四伏,再也难以成为亚洲老大的残酷现实,对西亚篮球异军突起没有认识。
    时过境迁,如今郭士强再来看那场比赛,他也有不少感悟。“如果是现在反回去处理这一问题,我会与6年前完全不同,无论从心智还是技术经验上,我都会做得更好。”他说有时现在想起来,甚至有些自嘲,“为什么当时没反应过来,为什么没限制住他们的内外联系,为什么……”支持他这般“自嘲”的基础是,“我现在无论是在训练比赛,还是经验心智上,都比那时成熟。”

联赛生涯一波三折

    如今,41岁的郭士强已执教10载,从国家队下课后,他和孙凤武一同去美国学习。本来预期半年,但还没到3个月,辽宁俱乐部告急,立陶宛教练与球队无论成绩还是磨合上都出现危机,因而他被火速叫回,充当救火队员。“那是2010年1月底的事情,联赛进行一半,我回来接手球队。”
    但命运似乎总爱与这位大男孩开玩笑,考验他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在接下来的2011-2012CBA赛季中,作为主教练的他没想到自己的命运竟和他的前任立陶宛外教一样,也是带了一半,“我又下课了。”如今是他第三次接手辽宁队。“第一次是合同到期,我到国家队当主教练,俱乐部没有与我续约,第二次是接外教,这是第三次。”接手的原因很简单,“全运会我带小年龄组拿了冠军,2012-2013赛季打到一半时,我又被推举为主教练,接手辽宁队,一直到现在。”
异军突起靠“内功”
    当记者询问他如何将辽宁队带得如此风生水起时,郭士强却很简单地说“到时候了”。他说,这批队员带了很多年,从2006年当主教练起他就带他们,虽然中间离开两次,但队员们却一直在他的关注之中,“包括杨鸣、李晓旭、贺天举、韩德君、郭艾伦、刘志轩等,都是我当主教练时带他们的,而且非常尽心。”
    郭士强说,依照运动成长规律,他们到时候了。“培养运动员有一个周期,队中长的有八九年,中间的也有五六年,短的也有二三年,从队员的年龄、运动年限和成长周期上来看,这批队员应该是该出成绩的时候。”
    此外,另一个让球队战斗力大长的原因是系统训练。
    郭士强说:“去年夏天我们训练得非常投入,很系统,训练、备战做得很细致,在体能、技术、身体等方面做足了储备,队员们都付出了很多。练得好,就会打得好。”
    “再者是两个外援选择对路,比较适合球队,尤其是哈德森,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队员,无论个人能力还是团队精神都很优秀;第三是国内球员与外援的结合好;第四是辽宁队历来讲究团队精神,是一支传统非常好,很有基础底蕴,纪律严明,团队作风好的球队。”

大逆转令人兴奋

    提及本赛季最令郭士强高兴的事,他说是球员的进步。“在技术经验和心理素质上提高,尤其是场上节奏的控制能力在成熟。”最令他兴奋的是球队在逆境下不放弃的顽强逆转。“比赛的大逆转让我特别高兴,尤其是逆转像北京、广东、新疆这样的CBA强队,让我看到了球队的作风和韧劲。”
    郭士强脸上绽放出了笑容,但还不等这种灿烂完全绽开,他便一收笑脸,沉静地说:“但这也正是我不满意的地方,总打逆转总爬坡,说明比赛过程中很有起伏,不成熟,否则不会是这种节奏。”但他也十分肯定队员,“当然比赛也会有低潮期,因此我要求队员尽可能地把这种低潮期缩短,要尽快调整转变。”
    为了球队能迅速成长,这位年轻的主教练非常走心,联赛期间主场离沈阳的家仅1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他却从来“没空回去”,常常是工作到深夜,不经意间他的头上竟然已长出了白发,“因为联赛时间非常紧,一周三赛,为了准备下一场比赛,我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看录像,研究对手,进行战术分析,所以经常是在凌晨3点多才去睡觉,联赛中经常是干得多,睡得少。”
    尽管这是一份很有压力和挑战的职业,但郭士强却乐在其中,他说“痛并快乐着”。“如果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还是选择篮球教练。我小时就有这个愿望,后来真正当运动员后,我的理想和目标就退役后当一名教练。”他说,“人生最高兴和最幸运的事,就是你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我就很幸运做到了这一点。虽然这个职业压力很大,我也很累,但我却很高兴,很享受。套用一句时髦,就是‘痛并快乐着’。”

郭艾伦很有潜质

    大家都知道,辽宁队的郭艾伦是郭士强的侄子,但在队里郭艾伦却没沾着叔叔的光。“工作中我把他当作普通队员,而且会比一般人要求更严。”一提起对郭艾伦要求“苛刻”的一面,当叔叔的不免也有些心疼,“有时静下心来一想,就觉得好像亏待了他。如果他不是我侄子,我会像对待其他球员那样去待他,但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我对他的要求会比别人会更严厉,这既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和带头作用,同时也是为郭艾伦好,我希望他早日成熟。”
    郭艾伦是郭士强二哥的孩子。郭家有3个儿子,郭士强是最小的,而且哥仨个子都很高,两个哥哥也很爱打球,但只有郭士强一人打得更有灵气,成了专业队队员。大哥的孩子叫郭凯伦,也打篮球,因为联赛没报上名,所以现在在佛山青年队。郭艾伦的成长更多是受小叔的影响,“我们那时在朝阳打球,他没事总爱来队里看我们打,并学着打。”逐渐郭艾伦上道了,“4年前我当主教练时,他18岁,开始打CBA,这是他的第五个赛季,也是他打得最好的一个赛季。”
    郭士强认为,郭艾伦的特点很突出,很有培养潜质,“劲头非常冲,绝对是队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当记者问他同为控卫他如何评价郭艾伦的技术时,郭士强十分惜才地说:“他的身体素质比我好,速度比我快,他现在无论在生活、训练、比赛上都与4年前大不一样,对场上机会的选择和处理,节奏的把握等都比以前进步一大块。”
    赞赏之余,他补充道,“但他还年轻,虽然在球的掌控和处理上都有进步,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为他的年龄和打球的年限在这里,再过两年,随着年龄和打球场次的增多,他应该比现在更优秀,更成熟。”郭士强还透露,郭艾伦特别爱篮球,非常勤奋,如同记者在国家队时曾看到的一样,“一有空郭艾伦就会早来,一个人在那加练,不用我多管。”或许是叔侄俩经常在一起打球的缘故,在亲情关系上,郭艾伦和小叔是“老好了,老亲了。”

季后赛不言轻松

    谈及即将到来的CBA季后赛,郭士强很谦虚低调,他说辽宁队本赛季的目标是进入季后赛,冲击前四名。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完成这一目标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但郭士强却十分认真地表示:“不敢过早说这样的话,季后赛的每一场都会很艰苦,也会很激烈,我们会认真准备每一场,去拼每个球。”
    从辽宁对广东的比赛中,记者观察到了郭士强作为主教练的成熟,赛前他对记者说:“广东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队伍,国家队队员多,经验丰富,队员整齐,但我们会争取把这场比赛打好,把过程完成好。”至于输赢,他似乎有些“大空”的感觉,并没有看得那么重,而看重的是比赛的过程,“那就看我们在比赛中的发挥,重点看过程做得好不好,看双方谁出错少,如果我们出错少,胜利就是我们的。”
    把比赛胜负看得这般“简单”,这种“大空”和淡定令人看到了郭士强的成长与成熟。而在接受采访时,郭士强从始至终没有华丽的辞藻,折射出他为人朴实的一面。

(孙秋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