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东坡谈中国网球未来的“美丽与哀愁”
对于贺东坡这个名字,资深的网球迷肯定不会陌生,作为前湖北队教练、前中国男网“一哥”潘兵的教练,贺指导曾和弟子们达到过很高的成就。如今,贺东坡已经年近花甲,但他仍旧没有放弃对网球的挚爱——2015年澳网,贺东坡作为国家青年队总教练如约而至,并有机会与记者谈起了中国网球的未来。
贺东坡介绍说,我国从很早就启动了国家青年队的项目,张帅、郑赛赛、段莹莹等如今已经转为职业球员的“金花”,都曾在国青队训练、比赛过。国家青年队除了每年定期安排这些球员集训,在大满贯比赛期间,还会负责她们出国比赛的交通费用,这对于当时还没有奖金收入的她们来说是不小的帮助。如今,徐诗琳、郑妩双、高馨妤、袁悦、马姝月、特日格勒等中国网坛新一代的“小花”、“小草”们,正在沿着前辈的步伐,继续享受着我国网球的特制带来的利好。小家伙们也没有让贺指导失望:1月26日的比赛中,青少年组女单头号种子徐诗琳仅仅用时46分钟就2比0轻取一名印度选手,强势挺进女单第三轮;徐诗琳/托米奇、郑妩双/普德拉扎的跨国女双组合,特日格勒/吴易昺的中国男双组合全部获胜,晋级下一轮比赛。
但与战绩井喷不相适应的是,我国青少年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家底”还很薄弱,据贺东坡透露,目前我国有一定竞技水平的14至16岁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只有20至30人左右,根本无法搭建起一个网球大国应该有的“金字塔基础”。
“虽然国家会对青少年球员有一定的帮助政策,但毕竟经费太少,不可能做太多工作,无非只是每年组织两次集训、提供一些出国比赛的费用。但在国外,针对青少年网球的投入是一国网球事业的大头,几乎可以占到一半以上,国外青少年之所以能够以较便宜的价格享受到高水平教练指导、免费到公共场地打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网协的投入,但在我国,这方面做得很不够。”贺东坡说。
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青少年基层教练的培养,我国原本高水平教练就不多,国家队能够提供的待遇又太低,因此很多教练便选择到俱乐部执教,而非国家队执教,这直接导致我国国家队教练的水平反倒不如俱乐部,国家队训练水平无法保障,自然也就失去了国家队原本应有的意义。贺东坡说:“本次来澳网的几个青少年球员,徐诗琳是‘单飞’,其他的大部分都隶属于俱乐部,国青队能够给予她们的实际帮助其实并不多,长期在国青队集训的大部分是水平不如他们的球员。”
青少年层面有认识的误区,职业层面也是如此。贺东坡说:“与其让球员转入职业化之后签约经纪公司,倒不如发挥中国网球协会的优势,由网协给他们找赞助商、安排比赛,这样不但可以体现我们国家网球协会的优势,还能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一举多得。”之所以有此想法,皆因为几年前我国和韩国同时启动了一项针对14至16岁球员的培训项目,多年过去,韩国网球仍旧和这些已经年届20岁的球员有很好的合作,而我国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很多已经不再打球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贺东坡最后说:“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网球需要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转变思路,将以往把更多精力用于专业队的理念转向用于青少年和职业球员,因为只有这两块才是一个国家网球的核心力量。如果还是将更多精力用于专业队层面,对于网球这样职业化程度很高的项目在我国的开展,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林剑 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