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才是常态—写在亚冠小组赛第二轮之后

    亚冠小组赛第二轮战罢,媒体、球迷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反差”:虽然四场比赛中并不乏高拉特“独挑”亚冠卫冕冠军西悉尼流浪者、国安力克水原蓝翼这样的亮点,但较之首轮中超四队狂揽12分,本轮四强2胜2负取6分的表现着实有些退步,出现了一些反差。可在遗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确定性正是足球比赛的特性,有输有赢的比赛才应该是常态。
    之所以抛出这一观点,皆因为亚冠揭幕轮过后,坊间过于乐观的情绪:媒体提出了“中超常胜将成为‘新常态’”的观点,球迷也认为较之没有能力请来高水平外援的日韩联赛球队,中超诸强已经跑在了前面……权且不论中超球队在“硬实力”上是否真的已经占先,即便我们占优,就一定能取胜,而且是不打折扣的全胜么?如果足球真的只是牌面实力的对抗,那还要比赛做什么?直接排出各队的“能力值”,按照数字列出一二三四即可。
    或许是因为过去多年中国足球给媒体、球迷带来的伤害太大,在一系列利好国内足球发展的政策出台、信号彰显、足球环境也明显转好之时,各方面的“胃口”也大了起来:国家队要重返亚洲一流、俱乐部要显现出“集团式优势”、金字塔基础要让世界足球强国也“闻之色变”!当然应该理解外界对中国足球的期待,在我国国际地位持续上升、体育竞争力渐次走高,金牌、奖牌纷至沓来的当口,人们的确有理由要求我们在“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方面,也取得与中国国际地位、体育竞争力相匹配的成绩。可足球运动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热爱,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其复杂性——由于参赛运动员多、脚部的灵活性也远不及手部和身体其他部位,首先足球项目的比赛结果就难以掌控;另外由于足球牵扯面广,往往“足球一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足球又被视作一国综合体育能力乃至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往往被上升到“和平时期的战争”的高度。简单叙述下来,就足见足球项目之复杂以及其在体育世界乃至国际社会的特殊位置,想要进步谈何容易。
    但我们现在不但想要进步,而且还要按照“中国速度”进步!
    出发点是好的,但并不符合足球项目的规律。中国足球从曾经的亚洲一流退步到如今的三流、四流,正是多年罔顾规律、一意孤行的结果,现在想要重装上阵,同样也需要用时间、用耐心、用态度偿还欠债,而绝非一两句口号、一两次活动就能万事大吉的。
    再说回中超球队的实力,实事求是地讲,在外援能力方面,中超的确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在亚洲足坛可以说是无可匹敌,但在国内球员方面,实际上较之以往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一支球队,一支以中国足球为主,根基在中国的中国足球职业足球队,外援只能改变其实力,但却无法改变其根基和内核,真正的改变,还是要期待中超球队自己的质变。真到那时,我们对亚洲对手的压制、胜利才是真正的“新常态”,而现在,中国足球仍旧在路上。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