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赛季中超首轮战罢 “趣数”一箩筐

    数字和足球的结合,早已是足球这项职业化、产业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项目的常态。但梳理一下刚刚结束的中超首轮的数字,一组组的“趣数”还是让人或大呼意外、或会心一笑、或陷入沉思。

    10%

    有数据显示,高水平球队场均“射门、进球转化率”大约在20%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5脚射门,就能取得一粒进球。而中超首轮,作为中国足坛乃至亚洲足坛的“超级强队”,广州恒大的“射门、进球转化率”却低得可怜,只有10%——对阵升班马石家庄永昌的比赛中,卫冕冠军全场射门多达20次,但却只有2球进账。

    上赛季,恒大场均“射门、进球转化率”在15%左右,虽然较之世界一流水平也有差距,但至少好过新赛季首轮的尴尬数据。这也提醒了恒大教练组,提升球队进攻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进攻效率偏低的恒大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上海申花、北京国安、河南建业三队的高效表现:申花全场21次射门是中超首轮中最多的,但他们也打进了8场比赛中最多的6球,“射门、进球转化率”高达28%;国安、建业则都是通过12次射门即收获3粒进球,“射门、进球转化率”也有25%     

    8

    说完了进攻,自然要说防守。在与石家庄永昌比赛中丢了一球的恒大肯定不算首轮防守最出色的球队,但他们却成功地将对手的射门数压制在了10次以下,只有8次,这是中超首轮的最佳数据表现。

    上赛季,恒大场均被射门数为11次,虽然单单一场比赛无法说明太多问题,但至少已经呈现出在卡纳瓦罗接手“中超班霸”之后,南粤球队已经开始强化自己的防守体系。或许将来,恒大也能拥有如意大利一样的“混凝土式防线”。

    还有一名球员也与“8”这个数字有缘:申花队长莫雷诺。倒霉的他全场遭遇对手多达8次侵犯,成为了中超首轮“被犯规”最多的球员。当然,“倒霉”只是一句玩笑话,这充分说明莫雷诺突出的个人能力和之于本队与对方的重要意义。

    30

    “30”是中超首轮上海上港的抢断次数,为16强最高。虽然相比于进球数、丢球数这些数字,“抢断数”似乎不怎么显眼,但实际上,这一数字能直观地反应一支球队的防守组织和球员投入程度。

    上赛季欧冠冠军皇马,场均抢断数23次,即便是以“疯狗踢法”著称的亚军马竞,场均抢断数也不过只有26次。上港在中超赛场上遇到的对手自然无法与欧冠强队相提并论,但至少说明这支沪上球队敢打敢拼的比赛态度。

    更加有趣的是,上港全场30次抢断中贡献最多的并非上赛季的“抢断王”蔡惠康,而是于海。看来在全队投入的大环境下,即便是像于海这样新加盟球队的球员,也会被锻造成“抢断热衷分子”。  

    0  

    中超首轮8场比赛,平局场次为“0”,这在中超历年揭幕轮中是首次。

    虽然对于一国联赛来说,平局数多少的意义不大,但对于需要话题营造的媒体、需要感官刺激的球迷,更少的平局、更多的胜负无疑是更好的结果。之前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中超各队间实力的接近,每支球队赢球或输球都会变得不那么容易。权且不论这种判断是否准确,如果本赛季中超真的胜负难分、平局如织,对于联赛品牌的推广、扩大肯定是不利的。

    好在从中超首轮的情况看,大刀阔斧的决战、快意恩仇的胜负还是主流。

    77.8%

    又是一个比例,但却是让所有中超赛场上中国球员抬不起头的比例:中超首轮27个进球,21个(包括1个乌龙球)由外援包办,占了进球总数的77.8!“外来的和尚”真的“会念经”。

    外援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主角”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像新赛季首轮这样如此“抢镜”却并不多见。对于中超来说,这是外援水平提升的表现,但对于中国足球,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好在外援的存在对于国内球员的提升也有帮助,但愿中国球员能尽快跟上身边“外援老师”的步伐,让中国足球的进步幅度和中超保持同一步调。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