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与体育结合 世乒赛彰显苏州魅力
12岁的苏州常熟小朋友殷添悦近日在苏州世乒赛测试赛中两战全胜,为世界冠军们提前“踩场”的同时,他还有望参加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关联活动,代表中国乒乓爱好者“挑战”世界高手。
随着测试赛的展开,苏州这座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开始进入“世乒赛时间”。
场馆就绪,志愿者就位
世乒赛进入倒计时
为节俭办赛,苏州世乒赛主场馆选在了金鸡湖畔的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从3月28日开始,这座展馆变身体育场馆,从经济腾飞的见证者,临时成为乒乓球爱好者的“圣殿”。
位于博览中心三楼的赛场从去年12月1日开始施工,涉及改造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灯光、地板、看台等设备设施都是租来的。28日,随着测试赛的展开,世乒赛进入赛前全面联调联试阶段。目前场馆基础设施已建成95%,只待开赛前一天做一些简单的调整。
“这里可以摆放40张比赛桌、40张训练桌,能充分满足比赛的要求。”苏州世乒赛组委会竞赛部部长龚冀铭说。
测试赛当天,近半数的赛事志愿者投入了服务。世乒赛志愿者工作负责人徐亮说,这次世乒赛共招募了1000多名赛事志愿者和文明城市志愿者,其中90%来自苏州市各大高校,10%来自社会,有志愿服务经验的志愿者占80%。此前,赛会组委会利用周末时间对志愿者进行了畅游苏州、赛会英语、外事纪律、志愿者礼仪、应急救援等多项针对性培训。
苏州的筹备工作得到了国际乒联(ITTF)的肯定,国际乒联媒体推广经理马修·庞德认为,作为一个地级市,苏州将为未来更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申办世乒赛提供经验范本。他表示,这其中最主要的经验包括比赛场馆的利用,市场资源的开发,本土元素的挖掘,以及竞赛组织、安保、接待等各个方面。
科技文化与体育结合
彰显苏州魅力
作为国际乒联举办的全球最高水平乒乓赛事,世乒赛要求很高。在以往的比赛中,现场灯光无法在体育展示后迅速亮起,往往影响比赛进程。今年,苏州的工程师们通过调整控制器解决了这个难题。苏州世乒赛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们认为,这是苏州人作为“体育控”和“技术控”的完美结合。
“扫描入场券上的二维码打开网页,三维立体信息将把观众直接导向看台上指定的区域和座位。”苏州世乒赛信息服务负责人杨学勇说,信息服务将成为本届世乒赛的一个亮点。组委会为此次赛事专门打造了一款APP,国际乒联首次允许实时比赛成绩通过官网之外的APP来向用户推送。而以APP和世乒赛官网为依托,耗费数月时间打造的“360度全景赛场”也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赛感受。
负责赛事安保的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副支队长郭伟平表示,每天上万人流的场馆里,安全是第一位的。赛事安检将启用脸部识别系统,依托庞大的后台数据库,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比赛现场,已建立智能指挥系统,300多名安保人员和30多个安保岗位,保证3分钟内就能处置突发事件。
除了赛事的紧张激烈和科技的运用,苏州的“文化控”们还将为世乒赛打上鲜明的文化烙印。“围绕比赛桌的将是一块完整的LED屏幕,屏幕上的信息除了赞助商广告,还有苏州古典园林风光和现代地标风貌。”龚冀铭说,透过赛场的布置和广告展示,世乒赛将把参赛者和观众引向苏州文化之旅。而苏州的旅游部门也正为世乒赛旅游景点的“井喷”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