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在即中国田协全力培养高水平教练

    2015年是中国田径的“大年”,万众瞩目的世锦赛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国际赛事落户中国,这将有力推动田径运动在国内的发展。而另外一个事件同样对中国田径的未来有着重要意义,那就是由中国田径协会打造的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5月17日在上海体育学院正式成立。该培训中心的目的和宗旨是,通过对教练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系统地培训,全面提升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水平,使之在专项训练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及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发挥培训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和推进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展开。最终为我国田径项目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也为更好地完成奥运争光计划、建设体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田径协会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是“中国田径高水平教练员训练创新培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田径协会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田径运动的现状所制定的一项系统工程。北京奥运会后,党中央提出“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田径是体育运动中的基础大项,不仅承载着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使命,也起着为其他运动项目输送人才的作用。可以说,田径项目的强弱是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重要标志,要实现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田径运动。
    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和全国田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田径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一些影响田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田径界缺乏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高水平的优秀教练员,具备国际执教水准的人员更是屈指可数。
    多年来,我国已有多种形式的教练员培训,包括田径专项方面的培训和田径教练员的岗位培训,不过由于现行的培训方式缺乏系统的教学要求和培训的管理制度,绝大部分的培训都难以形成规模和体系,对提高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训练思路,掌握新的训练理论等方面作用一般,培训绩效不能得到很好的转化。
    在这样的现状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在2013年,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推出了“中国田径高水平教练员训练创新培训工程”计划,改革教练员培训体制和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的眼光对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全面设计,在继续统筹抓好现有教练员培训的同时,加强对高水平教练员培训工作的管理和引导,切实提高教练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两年来,该工程已经举办了四期三个项群(耐力项群、投掷项群和跳跃全能项群)的培训班,全国一线队伍的400余名田径教练员参加了培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而刚刚成立的中国田径协会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就是创新培训工程的一个常态化专项机构。从当今国际田坛来看,建立专项培训机构是教练培训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合作模式的培训机构。中国田径协会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建立,它依托该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技术和场馆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的高层次培训。通过教学、研讨,对世界田径运动最新的知识、技术进行传播,有利于提升教练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激发创新思维,有针对性地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难题,提高田径专项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中国田协还正与国际田联协调,积极推进培训中心申请成为国际田联特许训练中心,把国际田联教练员有关培训项目纳入培训中心的工作内容,充分利用好国内外资源,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培训中心。
    按照计划,培训中心会建立由“高水平培训中心领导小组”集中领导、“高水平培训中心教学工作小组”总体统筹、各工作部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根据相关规定组建一支整体水平高、外国专家与本国专家相结合、高校专家与高水平运动队优秀教练员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培训讲师队伍。培训活动前组织专家进行培训备课,解读实施方案,对培训内容的教学目标、内容要点、活动形式、作业设计等进行认真研究,确保授课讲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能实现预期目标。课程体系分为专业理念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注重设置实践类课程,其比重原则上应达到50%以上。
    培训中心将建立培训效果的调查和培训结构内容调整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经常开展调研,及时总结并分析调研结果,用以指导培训方案的调整。以提升教练员训练指导能力和专业素养为重点,制订并组织实施高水平教练员训练指导能力发展培训课程与计划。
    当然,为了达到培训课程的预期效果,培训中心还会在考核以及日常考勤等方面加强学员管理,并建立一系列的保障和评估措施。比如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采用培训中心自评、书面评审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对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和使用、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估,建立专业建设监督机制等等,力争将所有计划内容落到实处。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