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年轻方能蓬勃

    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的2015年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暨第八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选拔赛,选手年龄从7岁到18岁不等,可以算是国内武术套路后备力量最全面的一次检阅。
    担任此次赛事仲裁委员会主任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九段刘鸿雁在全程观看了比赛后认为,武术事业的年轻化进程体现得很充分,青少年比赛强调基本功展示非常好。

武术事业正在年轻化

    作为河北籍的中国武术名家,刘鸿雁全程参与了此次赛事的仲裁工作。他说自己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现在武术事业的年轻化体现得非常充分——二、三十岁的裁判员、教练员非常多,而他们很多原来都是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刘鸿雁认为,年轻化是包括武术事业在内的很多工作再上一层楼的必然途径,从赛场情况看,这几年这些年轻裁判员、教练员取得的进步令人欣喜。
    作为仲裁组专家,4天赛事期间,每单元比赛后的裁判小结会刘鸿雁都会参加。他说,裁判小结会很开放,尤其年轻裁判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针对出现的问题也非常直爽。对于一些工作中的问题,裁判长通常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来并一起讨论加以解决,这一点和自己那个时代的情况不太一样——过去的裁判员都比较保守,一般不太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刘鸿雁认为,裁判工作不能一团和气,必须及时指出、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裁判员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项目的改进和提高非常有益。
    刘鸿雁说,评价一次赛事或活动可以从三方面看:一是这次活动有没有出现事故,事故的性质、大小;二是赛事活动是不是按照预定的方案顺利进行;三是参加赛事活动人的满意度。他认为,这次比赛从场上、场下的进展看在这三方面都很好。在比赛间歇,刘鸿雁也经常走到热身场地去,在各队热身准备的时候与他们的教练、队员进行一些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大家普遍都对比赛进展表示满意。

青少年重点是抓基本功

    刘鸿雁说,这几年,总局武管中心对青少年武术工作抓得非常紧,要求也比较严,从这次比赛看,小选手们表现得非常好,作为他这个年龄的老武术工作者也非常高兴。
    从事多年教练工作、培养过一大批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刘鸿雁主张,对于年轻运动员最主要抓的就是基本功,要狠狠地抓,而不必去弄一些什么难度之类的花哨东西。他打了个比方,基本功就像做衣服的料子,要想做高档服装,必须要有好料子,同样,要成为优秀的武术运动员,也必须要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刘鸿雁说,自己当教练时有大约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抓队员的基本功、基本素质,过不了关的运动员不会让他进行下一步动作学习。
    他认为,武术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打好基本功、再练熟基本动作,将来取得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青少年运动员比赛,就是要看他的基本功怎么样,看他的步行、腿法,而不是看动作的难度、花样。孩子们的基本功弄不好,将来想提高就会费很大力气。看过近年来不少赛事后,刘鸿雁认为,这几年重要武术比赛中排在前列的优秀运动员的基本功无一例外都是非常扎实的,他们的成绩都是在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难度这些自己的东西才取得的。
    除了基本功,刘鸿雁认为,武术最重要的是实践,这是一项不能长时间停顿的项目。因此今年已经75岁的他每天仍要坚持习练,他介绍,自己每天早上都要打不少于两个小时的长拳,同时还习练一下专门为自己定制的“健康道”。

裁判、规则指引项目方向

    与自己那个时代的武术发展相比,刘鸿雁认为,现在武术事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在逐步和奥运规则接轨。虽然武术是我们民族的东西,但刘鸿雁说,我们如果想走出去,就得遵循奥运规则。
    这些年来,跆拳道、柔道都进入了奥运会,而我们优秀的文化瑰宝武术却迟迟不能进入奥运会,刘鸿雁认为这里面有着诸多原因,但跆拳道、柔道它们简单、观众容易评判也是一个方面。“武术项目要想进入奥运会,就必须按照奥运规则来对比赛进行评判。”他说,裁判的给分实际上就代表着项目发展的方向——裁判向什么方向引,下面就向什么方向练。所以当我们建立了符合奥运规则的评判体系,我们也就会有符合奥运要求的武术项目。
    虽然支持武术入奥,但刘鸿雁认为传统武术有自己的功效。在与保定当地的孩子们交流中,他告诉孩子们,武术有强身壮魄、防身制敌、涵养道德、锻炼意志、调节感情、增长知识、完善人格、提升气质八大功效。希望孩子们通过观看这次武术比赛喜爱上并习练武术,培养出场上运动员那样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对于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刘鸿雁认为不能要求现在编排的武术套路包括了所有的传统武术拳种,我们只需要把传统武术中的精华吸取进来。他介绍,河北有着很好的武术传统。上世纪80年代,他参加了全国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当时上了册的传统武术拳种全国一共有129种,其中河北就占有54种,陈杨吴武孙五大太极拳中,除了陈氏,其他四种都在河北。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