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足世界杯起关注中国队看姑娘踢球去
2012年采访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我曾和一个当地男孩撞了个满怀,问他要去哪,他说:“看姑娘踢球去!”
海德公园硕大的草坪上,聚齐了30多个踢球的姑娘,这里面,有男孩的妈妈和姐姐以及周边社区的很多熟人。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这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全面健身活动”,但有了儿子、弟弟、邻居在场边的全情呐喊,姑娘们踢得甭提有多认真了。
又想起了之前看到的韩国家长为自己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的孩子们擂鼓助威的场景——不同于中国的家长只是在场边报以欣慰的微笑,他们则是一家老小齐上阵,穿着整齐的服装甚至带着夸张的发带、面具,像支持职业球队一样支持着还不满10岁的踢球的孩子们。
中国女足的姑娘们,其实和海德公园的姑娘们,韩国校园足球赛场上的孩子们一样,也需要外界全情的投入和支持。
加拿大女足世界杯期间,“中国女足”成为了热搜词,每场比赛都会撩动我身边人的关注神经,对阵喀麦隆的淘汰赛首场比赛之前,几位平日里不怎么关注女足的媒体同行也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比赛前景。
对于中国女足来说,这样的情势自然是好的,在举国足球大环境转好,作为昔日中国足球的“旗帜”,绰号“铿锵玫瑰”的中国女足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非世界杯”的日子里,也能有那么多的人关注女足、支持女足,让女足不再是角落里自生自灭的小草,而是真正成为众人呵护的玫瑰。
一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叫上你身边的人,走进女超、女甲、女足锦标赛的赛场,看看这些在世界杯上为中国足球奋力拼杀的姑娘们日常踢着怎样精彩的足球!
最重要的,是所有女足比赛,都是免费观看的。
我们对于中国女足的不了解,其实体现在方方面面,就比如很多人不知道女足比赛可以免费入场,更不知道为了现在的成绩,她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艰辛。当然在女足遇到困难和窘境的时候,媒体、球迷会给予关注,甚至过分的关注,但其实除了那些特殊时刻、危急时刻,我们的姑娘们更需要我们日常性的关注和支持,而不是仅仅纠结于一些极端事件上。
之前曾看到一组数据,本赛季刚刚重启的女超联赛现场观众数量少得可怜:首轮比赛除了上海队主场观众数达到1600人之外,北京主场、大连主场、天津主场几乎都是门可罗雀,只有几百人,曾经勇夺女足联赛冠军的天津女足甚至只吸引了213名现场观众;次轮比赛整体现场观众数有所抬升,但也不过只有1000人左右,上海主场则从首轮的1600人下降到了500人。
在缺少市场运作,本身竞技性又较之男足差出不少的情况下,我们自然不能强迫球迷走进赛场,但如果你真心支持女足、喜爱女足,被她们在世界杯赛场上的拼搏劲头感动,那就做一个坚定地站在她们背后的摇旗呐喊的现场球迷吧。
有了你们,她们的内心将更加坚定,她们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