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强化军体训练奔跑成常态

    “又破纪录了!”“又突破极限了!”“又越过达标线了!”近日,武警广州指挥学院3千米考核现场,参考的机关干部们再一次实现了体能达标层级跨越,大部分干部的体能成绩实现了新提升。原因何在?记者采访发现,军事体育的火热源自他们积极探索训练新路子助推部队战斗力跃升的三大奥秘。

奥秘一
强体先注“强心剂”

    年初,学院结合解放军四总部颁发的《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大力推行严格落实军事训练,把体能作为雷打不动的训练“必修课”。
    可刚开始,还有很多官兵抱着观望心态并未真正动起来。针对部分官兵的消极情绪,学院党委组织了专题议训会,并多次组织官兵结合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引导官兵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打仗能力的高度,认识到体能和智能的辩证统一关系,让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
    干部赵杰号称“笔杆子”,可一提到体能训练就打不起精神,一到体能训练时间,不是找借口躲避就是找理由请假。像赵杰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个别干部把体能当做兴趣爱好,兴趣来了就跑两圈,兴趣没了就抛之脑后。学院把那些长期不参加体能训练的官兵,当作强制推行强体训练的“靶子”。为了根治这种体能训练“躲避症”,学院建立体能训练通报制度,在校园网上设立“龙虎榜”,表彰先进的同时,也设立“黄牌榜”对那些偷懒耍滑的官兵,毫不留情地通报批评。注入“强心剂”后的赵杰很快就成了强体训练中的“拼命三郎”。

奥秘二
强能先过“体重关”

    七月的广州,骄阳似火,烈日烘烤着火热的训练场。练兵场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百米冲刺等一系列强化体能科目轮番来袭,着实令官兵们招架不住。
    对于30岁以上的干部来说,体能训练是比较难逾越的一道“坎”,学院针对学院干部层次比例,积极探索“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的训练路子。
机关干部王小彬是个大胖子,被强制体能训练制度“逼”到了训练场,可是一个月下来,各项指标并未有突破。对类似王小彬的现象,院长牛维定给出答案:体重超标必须先降体重,减少“负载”,再去“恶补”相关科目。党委议训会后,学院立即推行了训练档案制度,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干部分门别类,区分队伍层次展开针对性、菜单式的训练。他们还依据身体测查呈现的生理数据,科学安排训练节奏,区分层次对象确定“训练套餐”,通过“体能一小时自选训练”让体能训练效益倍增。
    两个月下来,王小彬不仅成功突破“体重坎”,还成功越过“及格线”。

奥秘三
巧妙做好“加减法”

    科学施训提战力,精武强能练硬功。该学院遵循体能训练的特点,科学安排时间、内容、强度,把体能训练细化为多个层级,进行红星评定。他们发动群众大胆创新方法,增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记者在该学院训练场采访发现,机关干部结束3公里长跑、组合练习等必训课目后,各个训练组随即展开了各式各样的特色体能训练。政治干部精神抖擞,在进行俯卧撑训练。他们将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基础性训练纳入日常体能训练中,主要是针对机关干部坐办公室时间长,背部、腰部、腿部等损伤严重的特点,开出“身体放松10法”、“办公室组合训练”等妙方,对症下药。教研部则为教员量身订制健身攻略,成立独具特色的健身活动小组。
年中考核,教研部干部体能合格率达到93.7%。教研部主任林瑞华说:“按照群体特征,采取让人愉悦的锻炼方式,既增强体质又愉悦心情,让官兵信心大增!”

(陈海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