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选手众多跳远的烦恼中国田径的幸福

    北京田径世锦赛开赛在即,各项达标窗口还有不到一月的时间就要关闭。不过对中国男子跳远来说,已经不需要为选手能否达标而烦恼。真正需要烦恼的是,有的选手虽然已经达标了,却还是无法参加在家门口举行的田径世锦赛。
    在男子跳远领域,中国长期保持着比较好的传统,曾经培养出著名跳远运动员黄庚的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长期担任国际田联高级讲师。一年前李金哲以8.47米的成绩打破了劳剑峰保持了17年之久的男子跳远全国纪录,此前劳剑峰的纪录是8.40米,李金哲也因此成为突破8.40米大关的中国第一人。当然对中国男子跳远来说,最为可喜的并不仅仅是李金哲在成绩上已经超越了陈尊荣、黄庚和劳剑峰这样的前辈,而是除了李金哲之外,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具备8.10米以上实力的选手群体。这个群体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男子跳远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厚度。
    按照国际田联的北京世锦赛达标限制,在规定时间内目前已经达到8.10米参赛最低门槛的中国选手已经有5人,按照达标成绩的高低,他们分别是8.26米的李金哲、8.25米的王嘉男、8.17米的唐功臣、8.14米的黄长洲和8.12米的高兴龙。比较可惜的是小将高兴龙,他在去年10月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曾经跳出过8.21米,可是由于超风速,这个成绩不能作为达标依据。由于一个成员协会最多可以有3人参赛,同时田径世锦赛跳远及格赛只需要30人,而且国际田联最多可以在一个项目上发放3张外卡,这意味着不仅要成绩达标,而且要尽可能地提高成绩排名,这样才能在与国内外达标选手的竞争中赢得参赛机会。
    和男子跳远一样,近年来随着中国田径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满额达标甚至超额达标项目的覆盖面正在逐步扩大。众所周知,每逢世界大赛前,以美国为代表的田径大国往往需要进行竞争残酷的国内选拔赛,其竞技水平之高堪与世界大赛相媲美。正如称霸世界多年的中国乒乓球队一样,世界大赛前需要通过激烈的队内直通选拔赛来挑选队员,技术水平之高甚至超越了随后的世界大赛。当然能够出现这种高水平的队内竞争的前提就是,我们在某个项目上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整体水平。如果仅是个别选手的一枝独秀,也就没什么可选的了。而且一旦独秀的那朵花谢了,项目也会随即进入低谷。
    而中国田径近年来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小项开始渐渐摆脱无花开放或者一花独放的局面,甚至有些小项或者项群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传统优势和高水平的人才厚度。顶尖选手在国际比赛中保持高水平运动寿命的周期也在不断拉长,这种现象更直观地体现了中国田径在某些项目上训练理念和方法的先进性。比如早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就一战成名夺得冠军的刘虹,在今年打破女子2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的时候已经28岁了。
    当然无论是刘虹还是李金哲,都有世界顶尖水平的外教执教。其中刘虹在上一个奥运周期就已经开始接受达米拉诺的指导,而李金哲则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师从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的师父亨廷顿。最近十年来,“请进来,走出去”的说法在中国体育界已经非常流行,但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够彻底摆脱门户及门派的局限,避免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而中国田径恰恰很好地摆脱了这方面的局限,于是观念的突破、理念的突破、成绩的突破,乃至相伴而来的幸福的烦恼接踵而至。

(葛会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