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武术太极拳赛大众热爱程度越来越高

    为期3天的2015年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呼和浩特站)日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鸣锣收兵。呼和浩特站赛事是今年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的第二站,连续担任今年头两站赛事仲裁委员会主任的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栗胜夫在全程观看了两站赛事后认为,大众对太极拳的热爱程度越来越高,高规格的赛事平台能有效帮助他们提高水平。

太极拳项目后继有人

    栗胜夫说,观看这两站比赛后,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大众对太极拳的热爱程度越来越高。他说,虽然参加太极拳公开赛的人群以中老年居多,但这里面也有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参赛,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这个项目后继有人,今后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栗胜夫相信,今后太极拳的人群会越来越大,习练者会越来越多,这已经是一个不可怀疑的大趋势,“因为太极拳本身的功能鲜明有效,这是它前景广阔的保证。”
    太极拳公开赛按照年龄划分为A、B、C、D、E5个组,栗胜夫认为,目前从各组选手的表现看,青壮年组水平要明显高一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老年组选手很多是退休后开始习练,他们虽然非常认真,但总体上看还是比不过那些身强力壮中青年选手。“很多青壮年选手一亮相就可以感觉出,他们是跟着某个门派、某位拳师常年练习的,从力量、规格上都能反映出他们的优势。”
    栗胜夫介绍,2008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传统武术得到了大发展,传统武术赛事更多了,太极拳甚至产生了专项的武术赛事,此外还有一些太极拳年会应运而生。他认为,与竞技武术“高难美新”的目标不同,社会武术包括传统武术的任务就是普及,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大家的身体健康水平,向国内普及向国外推广,太极拳公开赛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些目的。

赛事是习练者升华平台

    栗胜夫认为,太极拳人口多,习练者众,要想提高水平、促进发展,比赛是杠杆。
    他说,通过比赛这个平台,大家都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全国性的比赛中,通过正规的裁判能够评判习练者的水平到底是什么程度,这也是习练者所希望的。”他介绍说,对于很多习练者来说,在达到健身目标后很多人还想往高处走,这时必然产生对高水平赛事的需求。公开赛通过增多的赛事,可以让他们认清自己的水平,这是提高太极拳习练者水平的直接方法,也是最有效、客观的办法。
    在我国,传统武术、社会武术赛事的参赛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他们或是工人、或是干部、或是农民、或是教师,但一旦报名参赛,对比赛的重视程度都是相当高的。栗胜夫说,这也就要求我们的传统武术、社会武术赛事应该和竞技武术一样规范化,尤其是比赛的评分要公正、公开、公平。“现在这一点做得很好,参赛者反应也很好。”作为今年头两场比赛的仲裁委员会主任,栗胜夫介绍,比赛中没有出现对评分反映强烈的事件,虽然有时也有选手对给分有疑问,但提出来后经过解释,很多人都能通情达理接受。
    栗胜夫认为,从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武术习练者的素质越来越高。“要知道,过去传统武术的比赛中,一些参赛者连怎么进场都不知道。”他说,这种比赛的过程也是对参赛者提高素质的教育过程,“赛事平台、赛事过程本身就是对民间武术习练者的教育过程,是直接的升华过程,对他们增加见识、提高思维能力,理解纪律、礼仪等等都有益处。”

赛事仍有改进空间

    栗胜夫认为,太极拳搞分站赛,满足了庞大人群的需要,是一个好方法,这本身也是一种改革。他在思考,比赛内容上是不是还可以再创新一下,例如对决赛的优秀选手是不是还可以加赛推手项目,这样能把民间那些既能练套路、又会推手的选手发掘出来,同时也把太极拳的推手练习带动起来,全面反映太极拳既能健身、又能防身的特点。
    此外,栗胜夫也对赛事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些并不符合太极拳特点的其他项目也加入了太极拳赛事中,这些选手最多只是在定势时慢慢地来个太极拳的动作,这类现象值得商榷。
    栗胜夫说,总体看,公开赛的势头比较旺盛,虽然只是第一年的初次尝试,但相信它会继续走下去,这对太极拳的推广普及非常有好处。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