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冬奥——无舵雪橇的历史发展及简介

    据记载,早在1480年挪威就已出现无舵雪橇。1883年瑞士在达沃斯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无舵雪橇比赛。1889年德国成立无舵雪橇俱乐部。1957年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正式成立,决定从第九届冬奥会开始进行无舵雪橇比赛,在非冬奥会年份,每年举行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及各种杯赛。无舵雪橇有男子单人、双人及女子单人3个比赛项目。男子线路长1000米左右,女子线路长800米左右。1964年在第九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无舵雪橇滑道,以混凝土或木材为基础砌成槽状的滑道,与雪车和俯式冰橇比赛的轨道相同,只是起点比另外两个项目更远一些。滑道宽1.3至1.5米,两侧的护墙要浇冰,男子比赛线路长度为1000至1400米,女子比赛线路长度为800至1200米,滑道内有11至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8米,平均坡度为4至10度,男女没有分别,在滑道内,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异为70至130米。
    雪橇全长为70至140厘米,宽为34至38厘米,高为8至20厘米。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单座重量21至25公斤,双座25至30公斤。比赛分男子单座、男子双座、女子单座三项。比赛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双手借助起点助栏用力向后推,使雪橇向前起动,滑行中仰卧在雪橇上,单手拉住雪橇皮带利用身体起卧,变换肩、腿姿势操纵雪橇,使之沿着冰道快速滑降。选手可选择最理想的线路前进,以尽可能的减少比赛用时。到达终点时,运动员须坐在雪橇上,否则不予计算成绩。比赛所用时间相加,均以时间少者为胜。成绩相等时,以各次滑降中成绩最好者为胜。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

(陆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