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在德国慕尼黑开赛
慕尼黑当地时间8月22日,“慕中杯”第14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在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正式落子,这标志着世界象棋联合会成立2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象棋实现国际化的努力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也预示着象棋走向世界不再是梦想。
开幕式中西文化融合好
象棋世锦赛是世象联主办的最高规格赛事,每两年一届。在8月21日晚间举行的开幕式虽然简短,但气氛热烈且内容丰富,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副主任、世象联第一副主席陈泽兰,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孙勤航,慕尼黑议员托马斯,世象联副主席、德国象棋协会主席耐格勒等嘉宾出席,耐格勒致欢迎词,陈泽兰宣读了世象联主席霍震霆专门发来的贺词,孙勤航和托马斯也上台祝贺。最后,陈泽兰、耐格勒、孙勤航和托马斯四人还上台在象棋棋盘上共同为本届世锦赛挂帅。
开幕式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显著特点,开幕式现场外设有身穿旗袍女性进行的茶艺展示、古筝弹奏、书法挥毫和象棋展示,参赛队代表入场的一中一外两位男性引导员身穿汉服。开幕式节目也是特色鲜明,面戴京剧脸谱、身穿中式服饰的男性表演扇子舞,四位中外女性跳孔雀舞,一男一女中外组合表演的中国民族舞蹈和国标舞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参加开幕式的各队着装也同样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既有西服,也有旗袍和典型的中式服装。
世锦赛缘何青睐德国
在之前的13届世锦赛中,中国承办了5届,承办世锦赛次数最多。10年前,世锦赛首次走出亚洲进入法国,此次则是世锦赛再度走出亚洲落地欧洲。世锦赛能够在德国举办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德国是欧洲开展象棋最好的国家之一,而世象联负责海外推广工作的副秘书长薛忠及其创办的慕中商务(欧洲)有限公司就在慕尼黑。薛忠与他的属下就成了本届世锦赛组织工作的执行团队。
据世象联秘书长刘晓放介绍,20年前德国就成立了德国象棋协会,目前已有100多位会员。薛忠在德国象棋协会担任对外交流理事,他利用国内的资源和慕中公司帮助德国象棋协会,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象棋在德国更好地开展。
薛忠表示,孔子学院对于象棋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德国的开展很有帮助,象棋是孔子学院的选修课之一。目前在德国象棋正以像足球一样的梯队方式推广,不仅在汉堡孔子学院,在德国当地的双语幼儿园也开设了象棋课程。此外,汉堡小学与胡荣华象棋小学建立了姊妹小学关系,在斯图加特也有30余所学校正在推广象棋。这让象棋在欧洲的普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自费参赛模式要继续
本届世锦赛首次试行全自费参赛模式,这是世锦赛历史上的最大突破。赛前世象联担心参赛人数会有所减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比赛还是吸引到了来自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华台北、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印尼、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芬兰、俄罗斯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名棋手,其中非华越裔棋手约占45%,比例接近一半,为历届世锦赛之最。
谈到世锦赛实现全自费参赛模式,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副主任、世象联第一副主席陈泽兰表示,这是世象联经过认真考虑做出的决定,过去大家习惯于免费参加世锦赛,由于承办世锦赛的成本不断加大,世锦赛的承办就有不小的难度。为了减轻承办方接办世锦赛的经费压力,同时也为了促进象棋项目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和发展,世象联下决心实行世锦赛全自费参赛模式。事实证明,大家都能适应这种模式。“既然全自费参赛模式好处多,更利于象棋的发展,那么世象联一定会坚持”,陈泽兰表示。
比赛期间,世象联还召开了第六届执委会第三次会议。据陈泽兰介绍,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修改世象联章程,其目的就是进一步促进象棋事业的发展。
中国队包揽冠军机会大
代表中国队参加本届世锦赛的两男一女三位棋手分别是谢靖、郑惟桐和王琳娜,其中谢靖和郑惟桐分别是2014和2015年国内男子冠军得主,王琳娜是2014年全国女子冠军。26岁的谢靖和21岁的郑惟桐都是首次参加世锦赛,两人都希望能够把握住难得的世锦赛参赛机会,首先联手发挥实力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其次再为个人实现夺冠梦想而努力。而80后棋手王琳娜则是第二次参加世锦赛,早在2001年她首次参加世锦赛就一举夺冠。
世锦赛共设五个项目,分别是:男子团体赛、男女个人和男女非华越裔个人赛,每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男子个人赛最多只有两个名额,根据二人的综合表现即可排出男团名次。
不出意外的话,中国棋手仍将实现男团和男女个人三个项目的冠军大包揽。
(陈君 葛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