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内蒙古足改发展的试点之路

    在内蒙古广袤辽阔的大地上,不论是在美丽大草原上,还是在浩瀚无垠的沙海里,不论是在繁华喧闹的城市里,还是在休闲之余的乡村里,到处都能看到各类人群在足球场上你争我夺激烈的比赛场面……
    如今的内蒙古就是如此的美丽,内蒙古的足球活动就是如此的多彩!
    8月28日,在内蒙古蒙古族幼儿园内的绿茵场上,一群你追我赶,奋力踢球的孩子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虽然满脸稚气,肤色黝黑,但他们团结拼搏的精神预示着内蒙古的足球事业“从娃娃抓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岁月的脚步跨入了2014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我国足球事业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改革创新、夯实根基、遵循规律、久久为功等一系列要求。2014年9月4日,足球与北京之外的千里草原握手结缘——内蒙古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足球改革与发展试点省区,国家对内蒙古足球事业寄予了深切期望。前不久,教育部又明确了内蒙古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也是一个极大的鞭策。
    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入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中,希望内蒙古带头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足球改革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贡献。一年来,刘延东副总理先后四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内蒙古足球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要求内蒙古坚持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扎实推进,做到可持续、可复制、可督查,发挥好示范作用。她认为内蒙古发展足球思路明确、行动迅速,希望一步一个脚印把试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在内蒙古草原,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古马和雄鹰。马的勤奋、踏实与耐力,鹰的雄心壮志与坚韧,既是内蒙古的象征,又显现出内蒙古振兴足球的决心和恒心。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多次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全面推进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足球事业的重要批示和《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精神为指导,遵循足球运动规律,筑牢足球发展基础,充分激发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足球改革发展新模式。
    首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内蒙古足球事业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即:从无规划体系、无联赛体系、无人才体系、无职业队伍、无经费保障和无足球文化的“0”起步阶段,发展为有“1”个组织领导体系、“1”个专门工作机构、“1”个专业人才梯队、“1”个专项经费保障机制、“1”系列足球赛事、“1”个内蒙古足球频道和“1”个热情参与足球运动的庞大群体。
    一是统筹谋划,足球改革发展实现“六纳入”。即:纳入立法保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目前,各级均已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自治区和部分盟市设立足管中心、校足办,从事足球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达1216人。
    二是全面普及,校园足球实现“七个率先”。即:率先成立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安排了校园足球专项经费;率先落实了自治区校足办人员编制;率先印发了校园足球三年推进计划;率先开展了“内蒙古青少年足球日”校园公益活动;率先完成了四级联赛主要赛事;率先把幼儿园足球趣味活动纳入校园足球联赛。重点建设613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2个校园足球试点县,计划三年内使特色学校每校至少有1名懂足球的教师,做到校校有场地、班班有足球、周周有课程、人人会踢球。近日,教育部又明确内蒙古、青岛、厦门、延边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对内蒙古是一个极大的鞭策。
    三是加大投入,足球专项经费保障到位。上半年,自治区财政已投入7.3亿元资金由于发展足球事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35亿元)。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共同出资5亿元,设立了足球发展基金,作为财政投入的重要补充。
    四是强化基础,推进校园和社会共享足球场地。在包头建成了国家(北方)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正在呼和浩特建设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三少民族”等30个旗县实施公共足球场馆建设工程,并实现学校和社会共享,解决冬季训练和比赛难题。各盟市通过新建、改建或维修,新增足球场地338块,同比增长30%。
    五是扩大规模,培育足球竞赛联赛体系。依据不同人群体质特征,分类设计了校园足球“4+1”联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幼儿园)、社区足球联赛、职工足球联赛和准职业足球联赛。2015年上半年,校园足球联赛参赛队伍3583支,参赛运动员6.3万人次;职工和社区足球联赛参赛队伍2400支,参赛运动员2.8万人次;“体彩杯”内蒙古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即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赛参赛队伍40支,参赛运动员800多人。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从2014年的3000多人次,增加到目前的10万余人次,极大地活跃了足球文化。
    六是开发人才,职业足球实现从无到有。通过引进人才,初步拟定了内蒙古女子足球队构架,引进了呼和浩特市中优足球队。目前中甲联赛已进行23轮比赛,呼和浩特中优足球队暂居第5名。还有一支本土足球俱乐部即内蒙古明华足球俱乐部,实现了内蒙古职业足球近30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重大转折。通过层层选拔、测试,成立了第一支由内蒙古孩子组成男、女各30人的青少年(U13)足球队,下一步还将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学女足运动员为班底,组建U10-U18四级女子足球梯队。此外,选派5名管理人员到中国足协挂职锻炼,并培训教练员、裁判员、教师等4392人次。首次针对体育院校应届毕业生展开培训,拟选派到中小学任教。实施海外引智工程,包头市聘请国际著名职业足球教练员米罗西和前国家队主力张玉宁担任青少年足球总教练和青训大师。加强对外交流,通辽市与广州恒大足校签约,委托培养40名球员参加为期3年的培训,并与中国足球试点城市合作聘请6名高水平教练员执教。
    七是突出特色,创建足球赛事品牌。利用冬季冰雪优势,2014年12月在阿尔山举办了首届青少年雪地足球赛;2015年2月在鄂尔多斯举办了首届国际青少年足球冬令营;7月15日-26日,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有来自蒙、俄等四国和大连、武汉、成都、山东鲁能足校等52支队伍、1000余名运动员参赛,同时召开国际青少年足球发展论坛,举办了校长和裁判员培训班;9月1日,第43届亚洲中学生(U18)足球锦标赛在包头市开幕,来自15各国家和地区的16支队伍、约400名运动员参赛。
    八是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设立专题、专版、专栏加强宣传。创办了《内蒙古职工足球报》。开设了全国首个足球专业频道——内蒙古体育足球频道,覆盖用户310万,引进节目1000多小时,出版了《内蒙古足球频道动态》期刊。改版了内蒙古文体娱乐频道,购买英超联赛转播权。组织足球解说员、评论员选拔赛,成立赛事直播部,现场直播20余次,实现了足球赛事现场直播的从无到有。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省区,内蒙古足球从“零基础”起步,实现了青少年校园足球方兴未艾,社会足球如火如荼,职业足球从无到有。试点过程中,形成四点体会:
    (一)政府推动是前提。像内蒙古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足球文化尚未形成,足球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几近为零。要通过试点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强化政府的组织推动和统筹协调作用,在战略规划和具体执行上,强力推进足球普及,才能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试点以来,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内蒙古体育局坚持以校园足球为重点,统筹发展职业足球和社会足球,从组织、政策、联赛、场地、人才、投入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青训和联赛体系建设是基础。振兴足球必须建立完善的青训体系和成熟的联赛体系。一年来,内蒙古体育局坚持把培育联赛体系作为振兴足球的重要抓手,把构建青训体系作为推进校园、社会和职业足球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科学设计足球竞赛联赛体系,合理布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普及的基础上狠抓提高,促进发展。
    (三)人才开发是关键。人才是振兴足球的核心要素。内蒙古体育局从青少年训练、竞赛组织、机构管理、科研团队、赛事运营、宣传策划等不同层面,通过引进、培养、交流等形式,大力开发各类人才,建立复合型人才团队。增强校园足球、社会足球的人才培养意识,拓宽职业(准职业)足球的选人视野,为振兴内蒙古足球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四)资金投入是保障。目前内蒙古足球改革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为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必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招商、冠名、赞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商业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解决资金瓶颈。比如,包头市率先尝试与蒙超体育传媒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委托该公司策划、承办校园足球联赛,打造青训体系。自治区也将“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内蒙古赛区)赛事的承办权推向了社会。
    第三,当前,尽管内蒙古足球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但在人才、场地、资金等方面仍困难重重,亟须国家政策扶持。下一步,内蒙古体育局将坚持以国家顶层设计为指引,围绕健全政策扶持、财力支持、联赛竞赛、普及提高、激励保障、文化培育等方面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建设足球大区,努力把足球运动这座“金字塔”的塔基做大做实。
    草原“足球热”托起内蒙古人的“足球梦”。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精神,遵循足球运动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打基础、抓普及、谋长远、求实效,努力建设足球大区,培育草原足球文化,探索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足球改革发展新模式,为振兴中国足球积累有益的经验,为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应有的贡献。

(冯利平  李岩  郝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