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大学七院助力新生提高体能水平

    兵好兵孬,兵之初的影响至关重要。为夯实新学员体能基础,信息工程大学七院新训营聚焦新学员生活点滴,多角度提高新学员体能水平。

因材施教
训练计划“私人订制”

    变速跑、节奏跑……田径场上一派繁忙的景象,跑道上的新生们热情饱满,挥汗如雨。而为了实现眼前的这一幕,该院各新训营干部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早在新训开始前,该院三旅新训营孙伟伟营长就考虑到新生体能水平参差不齐,必须改变以往“一锅煮”式的训练模式。为此,该新训营在新训初期便组织学员参加体能摸底测试,获取新生体能情况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还开设了“营长信箱”,鼓励学员为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建言献策。信箱开放当天,就收到学员反馈的各类情况70余条。
    体能摸底成绩、伤病情况统一、信箱情况汇总……一份份材料摇身一变,成了该营干部“烹饪”训练计划的原材料。该新训营综合考量各类情况,将新生分为A、B、C三组,训练内容、强度均因组而异。
    “原本还以为训练时会拖大家后腿,没想到训练计划如此贴心!”“私人订制”的训练计划一经推出便深孚学员口味,既激励了训练层次低的群体追赶层次高的群体,又促使了层次高的群体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体能训练体系,从而改变以往“一锅煮”的传统训练模式。

瞄准战场
训练方式“兵味”十足

    2015级新生军训已开展一个多月,体能训练到达“攻坚期”,该院各新训营纷纷加大训练量,以期迅速找到“瓶颈”突破口,使新学员的体能水平到达一个新的高度。然而,数次体能测试下来,原地踏步的优秀率让新训营的干部们有点不解。
    “训练方式枯燥单一,练耐力就是跑圈,练力量就是俯卧撑,训练怎能有激情”、“练为考的思想在大多数学员思想中定型,只求及格的态度使训练缺乏生气”、“训练目标不明确,想要刻苦训练却找不到发力点”……摸清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一场心贴心座谈交流会上,学员们敞开心扉的探讨让该院二旅新训二营营长杨乾坤有了新思路。
    训练目标要纠正,训练方式要丰富。“美国士兵平均负重量三十公斤以上,尽管他们科技发达,却仍然十分重视体能训练……”,为了使学员的训练目标向打仗聚焦,新训营特邀多名参加过战争的老教员,为学员介绍体能在战场上的重要性;背包带拉人跑、握手榴弹跳台阶、沙地鸭子步行走……在后来的训练中,该新训营尝试融入军旅元素,既提高了训练的趣味性,又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

频出妙招
训练质量再上台阶

    “学员邓建雨,由于训练表现突出,被评为本月的训练之星。”该新训营教导员范博告诉笔者,他们每个月都会将体能成绩前十名的学员名单及第一名的相片公布于“龙虎榜”,学员训练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
    无独有偶,该院三旅新训营每月月初都会为训练标兵佩戴自制的精武徽章,徽章虽小,但意义重大。为了获得这一配饰,刻苦训练的学员越来越多,一股比学赶的氛围在该新训营逐渐形成。“只有让训练尖子吃得香,才能把营连风气带的正。”该新训营教导员陶营如是说。
    把奖状和照片寄给新学员家长,用亲情带动训练热情;把体能成绩前后对比公布,用数字推动体能素质;定期举行连与连之间的小比武,用竞赛倒逼战斗力指数……新训接近尾声,各新训营“金点子”频出,为打通新学员体能训练的“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万博文 周天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