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乒乓名将谈青运冠军如何成长为世界冠军

    刘翔、林丹、罗雪娟、邓亚萍、孙杨……这一系列叱咤体坛的风云人物,都曾在青运会的前身城运会上大放异彩,并逐步迈上世界冠军的巅峰。正在福建举行的首届青运会鏖战正酣,各个赛场涌现出不少优秀苗子。他们冲击世界冠军的潜力无限、前景可期。
    从青运会冠军成长为世界冠军,除大赛经验积累、身体素质增强、技术水平提升外,这些优秀的年轻运动员还应具备哪些条件与素质?
    记者在福建三明赛区采访时,遇到多名出任教练员的前世界冠军。加上“名师出高徒”,青运会乒乓球比赛多项冠军都被他们所带队员摘得。或许,从这些前世界冠军的回答中便能管窥一二。
    本届青运会乒乓球项目参赛选手中,不少都是国家二队队员。因此曾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现担任男子乒乓球国家二队主教练的刘国正,多次出现在看台上观察弟子们的表现。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运动员从青运冠军迈向世界冠军,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但最重要的在于把握机遇的能力和对这项事业的热爱”。
    “对20岁以下的年龄段运动员而言,很难说谁最终能走到顶尖水平。”刘国正说,现在各项赛事非常多,机会都在身边,把握住了就进步很快,离顶尖水平更近。同时优秀选手还得对这项运动事业有追求,能够为此而拼命,舍弃一些日常爱好,“这样的运动员冲击世界冠军是非常有希望的”。
    18岁战胜德国名将波尔一战成名,曾参与获得世界杯男团冠军的邱贻可,在本届青运会上担任成都女乒队员朱雨玲的教练。为争取里约奥运参赛资格,朱雨玲在青运会上接连斩获混双、女单冠军。加上她自8月份以来在国内外多项大赛中接连夺冠,世界排名也升至第三。
    “乒乓球运动员达到一定阶段后,相互之间技战术都相差不会太多,打到后面主要看选手的意志与拼劲。”邱贻可说,近期朱雨玲参加各项赛事的比赛强度非常大,身体也很累时,我就不时提醒她要有意识地顶一下,借此磨练自己的意志,“顶过去了,离世界冠军就又近了”。
    2004年获得雅典奥运男双冠军的陈玘,退役后出任江苏省乒乓球男队主教练。此次青运会,陈玘作为南通市乒乓球男队主教练现身赛场,而他执教的张煜东/孙闻组合,在赛前并不出名的情况下,决赛苦战七局最终险胜对手夺得男双冠军。犹如在夺得奥运冠军前,年少成名,多次战胜孔令辉、庄智渊等名将的经历一般,陈玘认为成为世界冠军最重要的特质是敢于爆冷。
    陈玘说,高水平运动员可以输给水平和自己相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对手,这只能说明心理或技术还不过关。但面对比自己强的对手时,必须带着敢于搏杀的心态与他们抗衡,才能获得爆出冷门的机会。
    “战胜高水平对手一次,可以看成爆冷;倘若爆冷成常态,就意味着已进入世界顶尖水平。”陈玘说,能够在高水平比赛中爆冷,说明他的球有冲击力。倘若很少能够爆冷,则说明他的球很平淡,“这种情况下要想成为世界冠军,可能他的路就会比较漫长”。
    除乒乓球项目外,记者在体操、游泳等赛场采访时,体育总局一些官员和前世界冠军也普遍认为,青运会中涌现的优秀选手,若能热爱并追求这项事业,拥有坚定的意志,遇到强手时敢于爆冷,“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至少在单项运动项目中,他们成为世界冠军的几率就会非常高”。

(李劲峰 郑良 夏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