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地学院教授进军营激起官兵创新冲击波

    个人计划是否科学?训练效益如何提升?隆冬时节,新疆军区某装甲团邀请驻地大学体育学院5名教授走进军营,不仅破除了官兵在体能训练方面存在的迷雾,更带来一波转变观念、转换方法的冲击波,为紧贴战位创新体能训练注入新动力。

模式改变在于理念更新

    “五连夺回了第一……”体能连贯考核刚结束,“硬骨头五连”连长刘永瑞不是忙着给战士们讲评,而是第一时间测量大家的脉搏、收集生理数据、绘制训练曲线图。谈起变化,官兵们都说是源自“编外教练”带来的新理念。
    原来,体育学院李险峰教授在授课前先对官兵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100%的官兵都认为训练要讲科学,但超过90%的组训者却把“长跑+三个一百(俯卧撑、仰卧起坐、双腿深蹲)”当做体能训练的全部。这让讲台下的刘永瑞脸上火辣辣。
    今年6月,体能考核成绩稳居榜首的“硬骨头五连”成为参加军区建制连比武的种子选手,刘连长一度以“标准加一、个数翻倍”的训练思路为荣,然而就在确定比武名额前夕,连队却因训练量一味加大引发“病号潮”,自己也因肌肉拉伤考核不合格,连队无缘比武。
    “没强度,成绩止步不前;上强度,伤病号又增加,咋办?”李教授关于“训练负荷评定方法”、“训后放松运动”等内容的授课解开了刘连长的疑惑,特别是引入了生理学原理、数据分析与效果评估等新理念,让官兵们逐渐扭转了观念:体能训练不是简单在操场上拼,而是遵循生理原理科学分析计算。

方法变换远胜于机械重复

    “1小时容纳了4、5项内容,而且每个人的都不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12月2日,民族二连体能训练时,官兵们进行完5000米长跑后,就分组开展柔韧、爆发等练习。维吾尔族战士迪里木拉提·哈力克兴奋地说:“根据过关升级的训练标准,今天顺利转换高一级训练强度。”
    正在指导训练的李正英教授介绍,以往连队一张计划表管全体人,每次训练只重复1、2个内容,耗时又费力。对此迪里木拉提·哈力克有深刻体会,他高中时参加过学校的体育队,体能基础好,新训时一直是连里的“飞毛腿”。但重复枯燥的训练内容却让他的参训热情越来越低,训练成绩止步不前。
    李正英教授根据官兵身体素质、训练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把参训人员进行编组,在训练内容、时间、标准上各有不同,并研究出涉及力量、速度、耐力等5类体能要素的24组训练“套餐”,引入了步步为营分步练、树立典型对照练、空间转换穿插练、比武竞赛促进练等方法。连长库尔班·艾买提感慨地说:“大家又找回了训练激情,不仅训练成绩大幅提升,训练伤病也明显下降。”

引入更要立足战位创新

    戴着防毒面具通过500米染毒地段,刚脱下面具35米铁丝网又横在面前,卧倒、匍匐、跃进……12月初,一场全新的带有战术背景的武装越野5公里考核在该团精彩亮相。团长杨彬介绍,在“编外教练”的帮助下,他们结合战斗“一个过程”强化官兵体能,将军事技能与基础体能融合创新综合应用训练已初见成效。
    “编外教练”根据冬季体能训练的特点,与官兵一同研究把实战中对体能的需求细化分解,结合作战任务研究论证,综合分析长途机动、前沿突击、纵深作战等10余个作战样式对体能需求的特性,把走、跑、跳、攀、爬、钻等和刺杀、投弹、射击等多种战斗技能全面融入体能训练过程。
    “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只停留在拿来就用,更要突出战斗力需求创新训练模式,提升整体训练效益。”参谋长赵增柱表示,为使综合体能训练与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对接,针对装甲兵不同专业和戈壁雪野特殊环境需求的适应训练课目正在探索当中。

(唐超山 齐少峰 丁志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