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大牌外援扎堆舍本逐末还是推卸责任?

  2016赛季是大牌外援扎堆涌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一年,但有关外援和本土球员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长盛不衰”的当数“外援的到来严重挤压了本土球员的出场时间、表现机会,让中国本土球员水平止步不前,进而影响到各级国家队”。
  这一说法并非没有理由,甚至是个“世界性难题”——既然欧洲主流联赛都要依靠限制非欧盟球员数量保护本国或者说本洲球员利益,足球水平本就不高的中国足球岂能免俗?但也应该看到,无论加盟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外援水平几何、数量多寡,永远只是我国联赛、中国足球整体发展的“外因”,只可能对其施加影响,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说白了,并不是因为高水平外援的存在、大量外援的加盟导致了中国足球水平低下,真正核心的原因,还是我们自身的“欠账”太多。
  别的不说,每每我国青年层面国字号队伍选拔,总会出现“国内该年龄段可选球员只有数十人、百余人、几百人”的新闻,这能说是外援导致的?根本原因还不是我们自己的青训体系垮塌,没有更多的足球人才可供选择,“矬子里拔将军”选出来的队伍水平不及建立在更丰厚“金字塔基础”上的其他对手吗?
  更多时候,中国足球缺的并不是人才、能力,而是在关键时刻的勇气和担当。实际上外援和本土球员的争论本质上也是管理部门、媒体、球迷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既然能将问题都抛给不由中国足球掌控的外援,为什么不呢?相比于解决问题,推卸问题、分摊问题的难度显然更小,也更容易转移视线,但中国足球要发展,绝对不是找出一个“替罪羊”就万事大吉的,而是要将自己真正锻炼成一头无所畏惧、吼声震天的雄狮,也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亚洲第一联赛”的称号,才能够甩掉“联赛强、国家队弱”的尴尬帽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