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胜利大逃亡”“奇迹”背后的故事
国足最后时刻上演“胜利大逃亡”,时隔15年之后重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最后阶段比赛,很多人将其表述为“奇迹”。的确,在几近苛刻的条件下,赛前并不被更多人看好的中国队获得亚洲区12强赛的参赛门票是一出不折不扣的“奇迹”,但在“奇迹”背后,还有很多人的努力,还有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足球外交 为“过去”还债
就在媒体、球迷乐此不疲地计算中国队的出线前提、出线概率的时候,中国足协已经制定了详细的针对40强赛小组赛最后一轮比赛的预案,包括赢球出线的应对、赢球出局的应对、输球出局的应对等,很多部门,甚至与国字号队伍不相关的部门都参与其中。
这里面,有一个人的工作任务很特别——社会发展部主任罗钊。虽然在之前的干部调整中,罗钊从外事部来到了社会发展部,但考虑到其长期从事外事工作,中国足协还是安排业务能力很强的他亲赴菲律宾,观看菲律宾队与朝鲜队的比赛。
现在来看,国足之所以能够获得出线权,菲律宾队发挥了很重要的助力作用,而以中国足协外事官员身份前往的罗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足球外事,很多人存有偏见,认为不过是“拉关系”、“走后门”,但在足球政治舞台,正规的、积极的外事策略是可以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球队赢得利益的。当然也应该承认,罗钊的出色工作是建立在近些年中国足球整体环境转好、国际影响力、话语权日渐提升的基础上——在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中超球队的购买力震惊全球的大背景下。
都说“弱国无外交”,在过去中国足球水平裹足不前,对于足球外事工作也不重视的情况下,中国队自然会经历更多不堪、坎坷,但如今,随着我国足球话语权的增强、相关外事工作的步入正轨,相信这样的“奇迹”还有可能继续发生。
本土团队 为“现在”保驾
关于佩兰下课中国足协最终选择本土团队执教,坊间有不少声音,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是“为了降低风险,最终选择由本土教练团队过渡”。但据笔者了解,实际上之前很多参与竞聘的外籍教练对于仅剩的两场世界杯预选赛都有顾虑,并不是中国足协不想承担风险,不想让他们带完这两场比赛,而是很多外教拒绝接这两场的“烫手山芋”。
但无论如何,以高洪波为核心的中方团队都是值得尊敬的,在出线前景渺茫、外界舆论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还是接过了国家队的教鞭。
从实际工作效果看,本土教练较之外教也有先天的优势,那就是对于球员的情况更为熟悉,对于球员的心态把控也更有心得。以对阵卡塔尔队比赛大放异彩的黄博文、蒿俊闵为例,佩兰在任的时候就很少使用他们,当然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用人方式、原则,但本土教练在使用某些球员或者不使用某些球员的过程中至少能和队伍、中国足协保持通畅的沟通,从而避免了很多矛盾和麻烦。另外高洪波自己也承认,到了国家队层面,很关键的就是调整球员心态,已经浸淫中国足球许久的本土教练显然更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激发出球员最大的积极性。
或许,未来中国足球还是会选择外教,但至少在“现在”,我们的本土教练配得上所有人的支持和掌声。
身先士卒 为“未来”助力
很多人不了解的一个细节是,在高洪波履新国家队,完成第一期在厦门的集训后,作为国家队主教练的他不顾舟车劳顿,马上前往广州清远的恒大足球学校参与“校园足球冬令营”的相关活动。
表面上看,这不过只是一次又公益性质的为青少年足球助力的行为,但深层次,还是高洪波为中国男足国家队、为中国足球的一次公关行为。
谁都知道“校园足球”是如今足球圈、体育圈乃至全社会的热搜词,关于校园足球的声音也是正面、积极的远多于负面、消极的,在如此一项阳光向上的活动中刷一下“存在感”,对于即将征战两场关键比赛的中国队来说绝对是有益的。
在高洪波和小球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生了两件事:其一是高洪波问一帮踢球的女孩是不是知道现在中国女足的主教练是谁,结果没人回答得上,高洪波给出答案后很多女孩子表示会关注中国女足的奥运会预选赛;其二则是有恒大足校的孩子问高洪波来自恒大的郑智为什么没能入选,高指导认真地回答说,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选人标准。这样的答案哪里是说给孩子们的?分明是为中国国字号队伍、中国足球造势发出的铮铮宣言!
高洪波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冬令营上孩子们的喜爱、尊重,同时也给中国队、中国足球赢得了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