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参赛踊跃技术决定你能走多远

  6月12日,河南登封少室山下。夺得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揭幕战S2级别冠军的长安逸动XT凯旋而归,等候在维修区的工作人员将夺冠车手邓晓文抛向天空。
    “首站就能拿到冠军当然高兴,感谢我的搭档、感谢锐思团队所有工作人员,感谢长安汽车提供了一款有竞争力的原型车。拿到车到参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逸动扎实的底盘、充沛动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获胜后的邓晓文这样说。

CRC现象一:自主品牌参赛踊跃
   

  拉力赛是对参赛车辆在严苛路面上的全方位考验。自1996年中国举办首届恒运杯拉力赛以来,国内先后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吉利、奇瑞……近15家车企投身此项运动。
    在2016年CRC登封拉力赛上,有一汽-大众、斯巴鲁、北京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六家厂商车队。由英国Prodrive改装公司打造的高七“火星车”太过强大,“强大到平均每个赛段快第二名七秒”。最受关注的全场排名之争,实际成了其他大牌车队的第二名之争,到是自主品牌领衔的国家两驱组S2(排量1400—1600CC)级别“掐”得火热。这个级别的参赛车辆达44辆,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长安逸动XT虽说是第一次参赛,但已让这个级别的霸主“江淮汽车”感到背后的威胁:第一阶段(前七个赛段)结束,长安逸动车手邓晓文驾驶的83号赛车已获得同级别5个赛段第一,带着2分多钟的优势,83号逸动赛车夺得了S2级别冠军,并超越众多大排量、深度改装车组,斩获国家两驱组亚军。
    (点评:“高七”快得连影都找不到,自主品牌之争成CRC另一看点。)

CRC现象二:赛车从“现实”到“拟真”
   

  “说实在,我们这一站是来测试赛车的,拿到车到改车,时间非常紧。这一站能拿到一个车手冠军,已非常开心。”长安逸动车队老板许新这样说。
    尽管非常紧,但许新、包括他属下的锐思技术团队都非常了解:驶入赛道的逸动XT会是什么样的状态。赛前,他们拿到原型车后,在各种路况上做了300公里测试,“获得的数据让我们惊喜,在CRC S2级别里逸动算是体量最大的了,但驾控稳定性、使用可靠性非常好。我们在对ECO节能模式调节时,发现它基于驾驶平顺性、环保方面考虑,最大扭矩和最大功率隐藏非常多,隐藏有三分之一的动力性能。”锐思技术总监侯文这样告诉记者。
    “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检测出来的?”
    “各种车载传感器、赛车软件工具…..。”
    今年34岁的侯文,北京理工大学高材生,留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就读交通工具产品设计专业,2013年加入锐思赛车团队。
    记者好奇的是:这些科班出身、海外留学背景的新一代赛车技术人员,在研发思路上与老一辈有什么不同?
    侯文的回答是:全数字化的运用。在改装的成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我们的设计与实际效果已在“全数字化世界”里进行了仿真。
    (点评:赛车改装靠钻地沟、敲敲打打的时代已经结束,“数字化运用”的时代正在到来!)

CRC现象三:人才储备的竞争
   

  “拿到厂家提供的原车后,我们首先会借助3D扫描仪对原车结构钢度进行分析。”留着一头飘逸长发的何景明,站在长安逸动S4赛车前,向记者陈述他们开发赛车的过程。
    在登封拉力赛上,锐思赛车团队首次亮相了由他们操刀、根据中汽联规则改装的一款长安逸动“CRC CAR”赛车,何景明便是这款有可能在张掖站正式投入比赛的逸动S4赛车底盘的改装负责人。
    何景明,今年26岁,就读华南理大广州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1年中国大学生方程赛校队技师;毕业后曾在格时图赛车配件公司设计部工作;现负责长安逸动S4赛车底盘改装。
    栾帅奇,今年21岁,广州工业大学机电系机械工程专业毕业,2012年中国大学生方程赛担任校队技师一职。目前在锐思团队担任电脑工程师。
    在登封拉力赛维修区,记者还见到了上海大众333年轻工程师姚海林。姚与栾帅奇同校、同系,今年26岁,毕业后也曾在格时图工作过,现在是上海大众333技术团队的骨干力量。
    上海大众333车队虽然没有来登封,但CRC赛场对像姚海林这样有理论知识、有丰富改装经验的技术人才求贤若渴,姚海林这次被某车队聘来担任技术主管。
    “这些专科毕业的大学生,好学,肯钻研,特别喜欢做实验,我们仓库里都赚了好些他们要的备件。自信,不怕挫折,未来的围场将是他们的天下。”许新十分肯定地说。
    (点评:中国赛车特别缺技术型人才,尤其缺既有专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赛事经验的技术人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